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表示:"尽管目前网络上对赵丽华诗歌褒贬不一,但是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就是大家还是非常关心新诗的命运与前途"
他认为赵丽华的诗歌之所以在网上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显的口语化写作","而这一问题历来争论不断"。他举例说诗人艾青在193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诗的散文美》,其中提到有位工人在墙上写了一个通知:"安明,你记着那车子"艾青认为"这是美的,而写这个通知的也该是天才的诗人。"可是艾青到了1980年出版《诗论》的时候,"把这句话改为这是美的,而写这通知的应是有着诗人的秉赋"
徐教授分析说:"前后形容词的变化,也说明了艾青先生对口语化写作的态度的转化。大诗人况且如此,何况一般网民呢?如果正常评价的话,还是对诗歌的前进有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像有个叫陈修元的说什么她是不甘寂寞故意哗众取宠,这和在大街上撒尿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是一个道理,就不太合适了"
他进一步指出:"尽管唐代诗歌中也有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的大白话诗句,但是这真的就是大白话吗?孤立地看这几句诗是大白话,将它们放在整首诗歌来看,就不是大白话。哪有一个大白话非得七个字一句或五个字一句,押韵、平仄都搭配呢?许多诗句表面看来是大白话,实际上都是经过加工的,而经过加工的具有鲜明节奏的非自然语言,才是诗歌语言区别于其他如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特点,由此角度看,即使晋代傅玄的三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听,非车音。也不能说是大白话"
另外,徐有富教授也反映说,"部分网站上的调查问卷设计的有问题,那些选项本身就存在误导的嫌疑,网民只能在前提错误的逻辑条件下进行回答,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必定不能正确表现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王卓华对徐教授的观点表示充分肯定:"口语写作的初衷是为了让诗句入俗,但是入俗也并非全部口语化,并且口语化也还是不能脱离一定的格律。"王卓华表示,"很少关注新诗,因为感觉新诗已经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