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建筑(的原理是利用隔震器和阻尼器,延长建筑物的振动周期及增加阻尼比,消耗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也就是用隔震器将地震时建筑物的摆动转换成建筑物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地面传递给建筑物的能量由隔震器和阻尼器吸收,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扭曲和弯曲,也会明显降低摇摆程度(减小地震加速度),降低建筑物的损坏。在隔震建筑设计时,主要考虑地震周期,烈度,较大位移量和建筑物重量等参数,隔震器和阻尼器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1—2度地震烈度。
隔震橡胶支座是由薄钢板和薄橡胶板交替叠合,经高温,高压硫化而成。隔震橡胶支座既能保证竖向刚度和承载力,又可大幅度减小水平刚度,使建筑物具有隔震性能。隔震橡胶支座可按中孔是否有插芯划分为无芯型和有芯型两种。无芯型是由钢板和叠层橡胶组成;有芯型(铅芯橡胶支座)是在多层橡胶支座中设置圆柱铅芯。
多层橡胶支座具有承担建筑物载荷和水平位移的功能,高阻尼橡胶支座依靠橡胶大分子链段的内摩擦及链段的协同作用,吸收大量的振动能量。铅芯橡胶支座在多层橡胶支座剪切变形时,靠塑性变形吸收能量,铅芯依靠自身在常温下进行再结晶恢复其力学性能。高阻尼隔振橡胶支座与铅芯橡胶支座功能上实现了,隔震器和阻尼器融为一体,可大大节约建筑空间,降低成本。天然胶隔振橡胶支座阻尼性不大于5%,水平向依靠叠层橡胶的大变形实现隔振性能,水平向的大变形为弹性变形,简化了支座的设计。刚性滑移支座具有大位移功能,水平向依靠摩擦耗能,一般摩擦系数不大于3%。刚性滑移支座可与其它类型支座搭配使用,减小水平向的等效刚度,增加整体承载,在重量较轻的建筑上使用优势明显
隔震技术是在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地震动绝缘,从而保护上部结构不受地震破坏。目前,隔震层通常由橡胶支座和阻尼装置构成,一般设置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这种技术又称基础隔震技术。 2、隔震技术隔震的原理? 隔震结构利用隔震层的较小水平刚度使结构的自振周期远离场地周期,避免共振。隔震层相对基础与上部结构柔性好,地震时,结构变形集中在隔震层部位,地震能量大部分被隔震层吸收,从而保护上部结构的安全。 3、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如何? 隔震结构强震观测与振动台试验均表明,采用隔震技术的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其地震反应只有传统抗震结构的1/6~1/3。强震作用下,隔震结构能够很好地保证自身安全。 4、隔震结构的典型优越性有哪些?1明显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2确保结构安全:在地面剧烈震动时, 上部结构仍能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内部的财产以及人员安全得以保证。3房屋造价不明显提高:对我国已有的隔震结构调查显示,虽然隔震装置需要增加造价约5% ,但建筑总造价不明显提高,在高烈度区还能节省房屋造价。4震后无须修复5上部结构设计限制小:由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已经很少, 使地震区的建筑及结构设计从过去很多严格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5、隔震结构适用性如何? 隔震技术适用于各种结构型式,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到钢结构,从普通住宅到大跨度结构,从建筑到桥梁,适用性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