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工作一段时间,做过几个项目以后就会深有感触。除此之外就是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这些能力还是与基础知识有极大关系。? ?本专栏并非专注于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相关课程,并不是一门实践课所能解决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途径很多,可以是学校的基础课和课,也可以是个人自学相关课程,IC设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的深度不是完成学业应付考试的水平所能比拟的,因此需要一个刻苦的深入学习过程。本文主要介绍模拟射频IC设计中所需要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 Peakview 给出默认优化目标是‘总电感’ LAB=1/(2*pi*f)*imag(zd12)。 LAB 是软件进行EM 后, 通过 Z 参数得出结果, 这是优化时用到的公式。优化目标值 LAB 可以前期通过公式 LAB = L1+L2+2*k*sqrt(L1*L2) 计算得出(L1、 L2、K 是设计目标量)其中互感 M=K*sqrt(L1*L2),射频IC ,上面公式代表意思:总电感是两个自感和两个互感总和。注意: 往往 T-coil 是对称设计方案, 即 L1=L2, 两个线圈结构时对称相等的, 就没必有对 L13、 L23 分别优化,节省迭代时间,直接使用上面两端口(1、 2)公式优化总电感,如果按照公式优化好总电感,那 L13、 L23 肯定相等且是目标值。(2) 耦合系数在 Peakview 中用到的公式是如下, 也是用 Z 参数进行优化。 K 和阻尼系数是对应的关系, 设计初会定好目标值, 直接按照目标值优化即可。k = -imag(z12-z13*z32/z33)/sqrt(abs(imag(z11-z13*z31/z33)*imag(z22-z23*z32/z33)))(3) peakview 可以 T-coil 寄生电阻量,一般不大,但如果做阻抗匹配时,应该要关注下,其优化公式 Rd = real(zd12)。(4) peakview 提供每个电感的自感优化公式如下。有时设计中要求的是不对称 T-coil,用LAB 就不合适了,要用下面公式分别优化及结果判定1) ? ? 可生成可视化视图,从而看到电流电压分布的三维可视化分布,视图可立体旋转,可以选择显示和隐藏不同金属层;2) ? ? 网格密度检查:三维显示网格密度的三维视图,可以帮助用户检查网格密度,不同的网格密度对应不同的类型设置;3) ? ? 连通性检查:通过可视化的显示,设计者可方便的检查器件的电压分布,通过电压分布可以找到电路中的短路与开路部分,并进行修正; 产品:欧普兰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