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的用量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是根据粉体的比表面积所占的反活性点(如Si-OH)的数量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单分子层、多分子层的厚度等决定的。一般硅微粉类矿物粉体的Si-OH含量为4-12个μm2,1mol的硅烷偶联剂可以覆盖约7500m2的粉体表面积。由于硅烷偶联剂水解后,其硅烷偶联剂自身也产生缩合反应,要影响到计算用量的准确性,所以要增加一定的加入量。硅烷偶联剂的用量计算关系是:硅烷偶联剂用量(g)=粉体质量(g)×粉体表面积(m2/g)/硅烷偶联剂的覆盖面积(m2/g) 硅烷偶联剂改性硅微粉使用注意事项硅烷偶联剂硅微粉表面改性主要是为了解决3个问题:一是分散问题;二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界面结合的问题;三是功能化及化问题。要想做好硅微粉表面改性,一定要以表面改性的机理为依据,认真了解表面改性剂的结构与性质,硅烷偶联剂kh540,同时考虑下游有机高分子制品的基材、主体配方及技术要求,经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改性剂,在此基础上确定表面改性工艺和设备。硅烷偶联剂是硅微粉表面改性的改性剂,南京硅烷偶联剂,可将硅微粉亲水性转变为亲有机性表面,硅烷偶联剂还可提高有机高分子材料对其粉体的润湿性,并通过官能团使硅微粉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实现牢固的共价键界面结合。但是,硅烷偶联剂的应用效果与选用的种类、用量、水解情况、基材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场合、方法及条件等有关。所以要使用好硅烷偶联剂,赢创硅烷偶联剂,就要对其结构、性质及与硅微粉作用的机理等进行认真的研究,这样才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好硅烷偶联剂,设计和制造出工艺合理的表改性设备。 硅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铁、铝、铜、锌、镁及合金的防护。对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工艺技术及处理后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中性盐雾、铜加速醋酸盐雾、电偶腐蚀、大气暴露和海水浸泡试验。结果表明,金属表面硅烷处理工艺技术可以取代涂装前磷化及铬化处理,且硅烷偶联剂技术具有常温处理、无污染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涂装前处理与防腐领域。采用KH-550硅烷溶液对AZ31镁合金试片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浸泡和电化学测试技术评定出8%的硅烷溶液中浸涂50s表干后在100℃陈化0.5h所形成的硅烷膜层与镁合金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较好,硅烷偶联剂并很好地抑制了镁合金的腐蚀,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哈尔滨化工研究所选取了一种新型的金属表面防护硅烷化处理试剂——乙烯基硅烷,并使其在水和醇混合溶剂中水解,硅烷偶联剂种类,水解过程稳定性好,且能保证硅羟基的含量。通过耐水性测试、盐水浸泡测试、耐酸碱性测试、3%CuSO4溶液点蚀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的金属表面防护硅烷化处理试剂耐水性、耐盐水性、耐酸碱性、耐CuSO4溶液点蚀性性能良好,同时具有环保、成本低等优点,经硅烷处理的金属表面的耐蚀性能优于传统的磷化技术。然后对热镀锌钢及铝合金表面硅烷膜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了单一硅烷对铝合金及热镀锌钢防护性能的影响;随后采用了纳米添加剂及稀土改性技术研究硅烷薄膜层对其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的影响,后提出适用性更广的混合硅烷处理法。采用电化学阻抗测试(EIS)研究了铝合金膜层的耐蚀性及自愈性,发现在膜层具有自愈性能,扫描振荡电极技术(SVET)测试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膜层的自愈性。研究了硅氧烷膜层对铜表面的防护性能,发现含有硫醇键的硅烷与铜表面结合良好,硅烷偶联剂并可显著抑制表面阳极反应,从而有效提高铜的防腐性能。 硅烷偶联剂kh540-南京硅烷偶联剂-南京能德化工由南京能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南京能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是江苏 南京 ,涂料助剂的企业,多年来,公司贯彻执行科学管理、发展、诚实守信的方针,满足客户需求。在能德新材料领导携全体员工热情欢迎各界人士垂询洽谈,共创能德新材料更加美好的未来。 产品:能德新材料供货总量:不限产品价格:议定包装规格:不限物流说明:货运及物流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