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人类传统而古老的一种天然食用佳品。我国食用蜂蜜的历史可追到商代。东周时期的《礼记内则》中载有“子事父母,枣栗给蜜以甘之。”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有“瑶浆蜜勺”和“粔籹蜜饵”(以蜂蜜酿制蜜酒,用蜂蜜和米、面制做蜜糕)的记载,《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赞美诗句。
蜜蜂的药用,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蜂蜜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 ,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书《五十二病房》中载有以蜂蜜治病的配方。甘肃武威旱滩汉墓出土的木质医药简牍《治百病方》记载的36种医方中,多处以白蜜制成丸剂、汤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有世界早的栓剂“蜜煎导方”,用来治疗虚弱者便秘;在《金匮要略》中有“甘草粉蜜汤”治“蛔腹痛”的方法。
晋代葛洪在《枹朴子》和《肘后备急方》中有“五色丹毒,蜜和干姜熬之”,“目生珠管,以蜜涂目中,仰卧半日乃可洗之,生蜜佳”,“汤火灼已成疮,白蜜涂之”等蜂蜜外用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还将蜂蜜分为“石蜜、木蜜、土蜜及白蜜”,并擅长用蜂蜜等蜂产品进行自我保健,年逾80而妆容。
隋、唐时期百岁名医甄权在《药性论》中指出:“蜂蜜常服面如花红”,“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治卒心痛及赤白痢,当作蜜浆顿服一碗止,又生姜汁蜜各一合,水合顿服之”。医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在治咳喘等方中多次用到蜂蜜。同时,他以蜂蜜酿酒健身治病,老而不衰,年逾百岁,其弟子孟宪著的《修养方》,后由张鼎增补改写成《食疗本草》,书中由“凡觉热,四肢不合,服蜜一碗”,蜂蜜“能止肠澼,除口疮,明耳目,久服不饥”,“点目中热膜,家养白蜜为止上,木蜜次之,岩蜜更次之”,“治癞甚效”的记载。
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论述蜂蜜时说:“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热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泽,故能润燥;缓而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膓之痛;和可以至中,故能调和百药,与甘草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