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贸易学堂>>
纺织品“封关令”实施在即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中国入世之初,许多人曾欣喜地认为,今后我们可以自由地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而不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遭遇的反倾销、特保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比以前更多了,产品范围涉及到玩具、家具、彩电等等,这一次轮到了纺织品。

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于今年1月1日起被正式废止,这对于长期受限的中国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预料到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可能会出现出口激增的局面,中国政府主动对纺织品采取了加征出口关税、降低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实行出口自动许可管理等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防对我国“友邦”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友邦”不仅对中国的主动示好视而不见,还以“扰乱市场”为由,相继举起贸易保护的大棒,对中国的纺织品设下了种种的限制措施,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毫无道理的,它不过是美欧长期采用的遏制中国战略中的一个环节而已。面对美欧的挑战,中国纺织业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减少摩擦,使我们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

一、美欧遏制中国的一个借口

显而易见,这次纺织品贸易摩擦有着深远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在内的综合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美欧国家难免会产生一种既恐惧、又嫉妒的复杂心理。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美欧政府知道,中国的崛起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设法遏制中国。这也是他们掀起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威胁论”的原因之所在。同前些日子热炒的“人民币升值论”一样,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版本,是美欧遏制中国的一项策略。

1、中国纺织品出口激增是短期现象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纺织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国际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的实行,使得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潜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配额一旦取消之后,过去受压制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必然会在短期之内出现井喷,这种井喷其实是扭曲贸易向自由贸易回归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另一方面,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的要求,美欧国家应该在10年过渡期内分阶段取消配额,然而美欧并没按游戏规则出牌,而是把最紧俏、最重要的那部分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才放开,这也是近期中国纺织品出口短期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中国纺织品并未干扰美欧市场

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理由,是中国纺织品出口损害了其产业,干扰了其市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业早已在美欧国家成了夕阳产业,而且美欧的纺织业大部分已经转型为专业化、时尚型的产业。这些高端的产品与中国出口的低端产品不可能发生冲突。因此,中国纺织品并未损害美欧国家的纺织“行业”。《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胸衣大战》的文章中嘲讽说,由于美国已经没有生产胸衣的工厂,因此限制中国胸衣进口以保护美国就业的说法就令人感到“特别奇怪”。第二,中国并不是美欧国家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来源。以美国为例,2004年,从中国进口的针织衬衫只占美国进口总量的0.87%,中国的份额只相当于洪都拉斯的5.2%,墨西哥的6.3%,危地马拉的9.8%。在配额取消之后的第一季度,尽管中国此类产品对美国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总量也只占美国全部进口7.2%,相当于洪都拉斯的52%,墨西哥的67.7%。由此可见,中国纺织品并没有扰乱美国市场。

3、中国纺织品是美欧经济低迷的替罪羊

近年来,美欧国家的经济普遍不景气,引起选民对政府的怨恨。为了缓解政府与选民之间的矛盾,美欧政府急需找到一个为自己解脱的借口,这也是他们一贯的伎俩。恰好中国纺织品在配额取消之后的出口大幅度增长,因此,美欧政府把经济低迷归罪于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将工人对厂商和政府的不满引向中国纺织品。由此可见,这次贸易摩擦的政治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欧盟驻华代表团大使赛日·安博承认,中欧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是政治性的问题,“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纺织业消亡,我们要维持社会的稳定” 。

二、美欧设限损人不利己

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纺织品出口占到中国整个出口额的16%,纺织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涉及到直接就业的人口大约有1900万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中国是低收入的家庭。因此,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不论是从出口还是从就业来看,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是同时,美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也使美欧自身受到了损害,甚至是受到了比中国更大的损害。原因如下:

1、降低美欧企业的利润

毋庸置疑,中国纺织品企业在此次贸易摩擦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但相比之下,美欧企业受到的损失或许更大,理由有二:首先,有相当大一部分中国纺织业其实只是在做加工贸易,中国企业出口的纺织品附加值很低,在纺织品出口的利益分配中,中国企业只能拿到10%的利润,而90%的利润属于美欧的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等各个环节;其次,美欧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很大一部分是美欧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返销到本地市场,如果在其本国生产,这些厂商根本无法生存。有数据显示,中国纺织品出口中的1/3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今年取消配额产品出口增量的70%是由外企完成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谁的利益受损一目了然。

2、减少美欧的原料出口

中国与美欧的纺织业贸易是互补的,中国在向美欧出口纺织品的同时,也要从美欧进口大量纺织原料,双方利益紧密相连。对中国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会给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一定的伤害,而这种伤害也必然会随之波及到美欧自身。据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介绍,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每年大约进口200万吨棉花,其中美国棉花就占到一半以上;同样,欧盟是中国亚麻原料的第一出口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亚麻原料3.4万吨,同比增长4.72%,其中从欧盟国家进口亚麻原料2.70万吨,占亚麻原料总进口的79.41%;从金额上看,1-3月份亚麻原料进口金额6036万美元,同比增长7.79%,其中从欧盟国家进口亚麻原料5356万美元,占亚麻原料进口总额的88.73%。因此,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势必会减少中国纺织原料的进口。

3、增加美欧消费者的支出

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多年来为美欧国家稳定物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数据显示,自1998年来,美国服装零售价格下跌了9%,而同期,美国所有商品零售价格整体上升16%。对此,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副会长法昂·埃文森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国纺织品。中国纺织品给美国消费者和服装公司带来了许多利益,这就是自由贸易的好处”。法国全国科研中心研究员达维德·斯佩多尔撰文指出,进口中国纺织品就相当于法国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因此可以说,中国廉价纺织品涌入是极好消息。

由于纺织品的弹性比较小,如果美欧继续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将不得不为此多付出大量的额外开支,因为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地的替代品的价格要比中国纺织品昂贵得多。

三、中国纺织业的应对之策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美欧在国际市场的利益空间将不断缩小,因此美欧必然会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发展。可以想见,今后类似的贸易摩擦甚至冲突会不断发生。对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减少贸易摩擦,以便从中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1、加强交流与沟通

美欧国家之所以要遏制中国,是因为他们害怕中国强大了会给他们带来威胁。因此,我们今后应与美欧加强交流与沟通十分必要。一方面,是让他们明白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一贯主张“和为贵”、“和气生财”,“中国现在不会称霸,即使将来强大了也不会称霸”。因此,中国不会对别国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中国的强大会给世界带来种种好处,遏制中国,不仅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使他们自己受到损失。

2、改变纺织品发展模式

目前,多数中国纺织品附加值很低,再加上劳动力的优势,导致价格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从而成为美欧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借口。因此,我国纺织业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并最终实现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3、加强纺织品出口管理秩序

中国纺织企业数目众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为了能够多卖出自己的产品,国内企业相互杀价,尤其是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了“以价格换市场”的倾向,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量增价跌”。今后我们要加强管理,坚决避免恶性竞争,对个别急功近利的企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4、到国外办厂

到国外去办厂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首先,可以去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办厂,一方面帮助他们发展了经济,一方面还能有效避开美欧国家的种种限制措施。其次,可直接到美欧去办厂,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还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先进技术。

5、拓宽出口渠道

目前,美欧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两大目的地,如果美欧一旦设限就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因此,我国的纺织企业应积极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以便把命运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武锋: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

相关资讯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无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6 www.cn513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8603号
本站所有产品都是会员自行发布,所有信息都有对方的企业名片和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咨询产品具体参数和细节,请直接联系和咨询厂商,谢谢。
行业子站: 机械 库存 建材 物流 礼品 能源 农业 汽摩 食品 通讯 五金 玩具 矿产 印刷 休闲 服务 服装 化工 环保 电子 纺织 电工 电脑 电器 办公 安全 包装 仪器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