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产品解体后,我局组织供应商对其产品原料检验、生产工艺和试验设备等各方面进行了排查,结果如下:
2.1 经供应商对故障接头原料、生产过程、出厂检验进行追溯,原料为“xxx”液体硅橡胶,进厂检验物理性能、电性能均合格;生产工艺稳定,符合要求;产品出厂试验满足GB11017中出厂试验的要求。


2.2 供应商所采用的xxx硅橡胶材料具有优越的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1015Ω.cm,1mm厚硅橡胶材料能耐受电压≥23kV实测值26.86kV。同时其110kV中间接头经过了出厂试验:局部放电试验96kV下未检测出超出背景的放电,工频电压试验160kV/30min,未击穿,未闪络。
2.3 通过解剖情况来看,安装工艺、电缆开剥尺寸及处理以及接头主体的搭接尺寸等都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2.4 从接头的设计结构上分析,接头在投入市场前通过了武高所的型式试验,接头的设计结构,应力控制曲线得到了论证,并进行出厂试验“96kV局部放电试验,160kV工频电压试验”,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该供应商的110kV接头使用至今,产品的原料及结构曲线、绝缘厚度、生产设备没有更改过,已投运的110kV接头尚未发生一起运行故障。(下图为ANSYS有限元软件对接头电场分析的结果,表明接头内部电场分布均匀。)
2.5 2012年该供应商110kV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供货给电网工程的数量有1095套,到2012年12月31为止已安装的110kV接头有924套,尚未出现一次运行故障,供应国网的货物与供应南网的货物其原材料、生产工艺、人员设备和安装施工技术均一致。
3 故障原因
后经供应商从设计源头对接头生产流程进行梳理,结合益和科石、友好站故障点位置,注意到接头发生故障的位置均在接头内置高压半导体屏蔽电极端部的合模线附近。产品上合模线生产过程中需打磨处理,需要较好的技术要求,打磨不够,会造成放电;打磨过头,又在应力控制曲线的圆弧上形成新的,造成局部放电。为了便于产品脱模取出,我们设计的合模线位置位于直线和圆弧的相切点,给打磨工艺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留下一定的设计隐患。(如右图)
110kV电缆附件安装质量控制-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 本文介绍了110kV电缆附件安装需要注意的要点及质量控制关键点,通过对电缆附件安装过程中的各个分解动作的分析,给出了电缆附件安装过程中的电缆预处理、安装环境控制、电缆屏蔽层处理、电缆绝缘层处理、电缆附件组件等的安装要点,对各种安装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简要说明了各种电缆附件组件的作用。同时提出电缆附件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保证电缆附件安装后能够安全稳定运行,达到设计标准要求。
关键词 电缆附件;安装要点;质量控制


由于交联聚乙烯电缆具有工作温度高,传输容量大,电气性能优良,结构轻便,安装敷设方便,尤其是没有漏油引起火灾危险等诸多优点,因此广泛地受到用户的欢迎,目前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油浸纸绝缘电缆,成为高压电力电缆的主导产品,成为大容量电能传输进入城市负荷中心的地下输电系统的产品。
110kV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主体击穿故障分析及改进
摘要:近年来,广州电网发生的事故及故障统计结果表明,电缆本体制造质量、附件的结构或制作不良、外力破坏是导致高压电缆附件事故及障碍的三大原因,本文针对110kV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主体击穿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110kV电缆附件 击穿 局部放电 工频电压 改进


2012年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多条110kV线路在线路竣工验收时,110kV电缆附件的耐压试验出现异常,经核实发现异常原因为110kV电缆接头主体发生击穿故障。发生故障后,我局组织与供应商一并进行了解体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1.1 外部保护情况:三个接头解剖开玻璃钢外壳,铜外壳的安装,地线的连接,以及灌注防水绝缘胶等都满足工艺要求。
1.2 击穿现象:去掉铜外壳,切除掉接头主体上缠绕的绝缘带及屏蔽铜网后发现主体有击穿故障点。
1.3 安装工艺尺寸:解剖开接头主体,对电缆开剥尺寸以及断口和绝缘的打磨处理、压接导体后导体间的长度、搭接尺寸等进行检查测量后,各尺寸基本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2 供应商生产过程追溯及问题排查
产品:GANSHI
供货总量:6000
产品价格:200
包装规格:不限
物流说明:上门服务
交货说明:按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