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结构集成房屋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轻钢结构体系在钢结构建筑领域中,其用钢量省,材料损耗几乎为零,同时,它还具有建造装嵌速度快,防风、防震、防虫、防潮、防火、防腐等优点,是一种完全符合节能要求的房屋体系。国外采用该体系建造住宅已有近30年的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美地区又将其用于多层住宅、公寓、旅馆等工程的建设。由于这种结构自重轻,抗震、保温、干作业施工、节
新型轻钢别墅房屋
轻钢结构集成房屋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轻钢结构体系在钢结构建筑领域中,其用钢量省,材料损耗几乎为零,同时,它还具有建造装嵌速度快,防风、防震、防虫、防潮、防火、防腐等优点,是一种完全符合节能要求的房屋体系。国外采用该体系建造住宅已有近30年的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美地区又将其用于多层住宅、公寓、旅馆等工程的建设。由于这种结构自重轻,抗震、保温、干作业施工、节水效果显著以及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欧美,大部分私人住宅都是别墅形式,而且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多,土地实行私有制,因此,轻钢结构集成房屋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居住形式。

轻钢结构住宅技术要求成为行业的技术标准在试造试验工程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就应不失时机地编制相应的轻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和规范。由于与国外标准体系、技术环境的差异,甚标准管理方式和部门分工的不同,都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具有相当的难度,并非像有些同志设想的那样,把国外标准直接翻译过来就万事大吉了。把国外轻钢结构住宅嫁接到的技术标准体系中来,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协调工作要做。根据建设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目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组织各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共同编制行业技术标准《低层轻钢结构住宅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发布后,将结束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无技术标准可依的局面。

节能降耗性能
根据对轻钢结构住宅与传统住宅形式的节能降耗性能的比较,能够明显地看出轻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由建筑结构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和每平方米每日能耗来评价。根据对轻钢结构住宅和传统的钢混结构住宅所作的对比实验,传统钢混结构住宅的导热系数在0.065~0.08W/m·k之间,轻钢结构住宅的导热系数在0.055~0.07之间,轻钢结构住宅的导热系数比传统钢混结构住宅降低了0.01W/m·k;传统钢混结构住宅的蓄热系数在0.95~1.10w/m.k之间,轻钢结构住宅的蓄热系数在1.30~1.40W/m·k之间,轻钢结构住宅的蓄热系数比传统钢混结构住宅降低了0.3W/m·k。
同时,由于轻钢结构体系的自重较轻且结构灵活,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集成各项保温节能技术,除了在墙的墙柱间填充玻璃纤维外,还采用在墙外侧再贴一层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做法,有效隔断了通过墙柱外墙板的热桥;楼层之间楼面梁内填充玻璃纤维,减少通过楼层的热传递;所有内墙墙体的墙柱之间均填充玻璃纤维,减少户墙之间的热传递。
防火性能
暴露的轻钢结构在550℃的高温下,一般在15分钟左右就会丧失承重能力而垮塌。但通过油漆、复合或加厚围护材料,在围护结构上运用一些防火性能比较好的材料,可以确保整个住宅的防火性能达到规范的要求。
从目前轻钢结构别墅的实践情况来看,经过特殊防火处理的轻钢结构住宅能够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让我来告诉你各国的轻钢别墅发展现状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颁布,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
●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
●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 BL质量认证制度。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快的,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 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
● 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 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 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
● 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
● 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建筑早的之一,法国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 1959-1970开始,1980年代后成体系。
● 绝大多数为预制混凝土。
● 构造体系,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
● 少量钢结构和木结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