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材料占模具总成本的10%左右,20世纪50年代,国内普遍采用原苏联引进的3Cr2W8V热作模具钢,压铸1~2万模次,型腔即开始出现发丝状裂纹,粘模不可避免。90年代从美国引进优良钢种H13,作为强硬兼备的空冷硬化型热作模具钢,寿命可达15~20万模次,以该钢种为基体已延伸出多种近似钢号,如:日本(JIS)的SKD61;韩国(KS)的STD61;英国(BS)的BH13等。
轮胎油性脱模剂运送
模具材料占模具总成本的10%左右,20世纪50年代,国内普遍采用原苏联引进的3Cr2W8V热作模具钢,压铸1~2万模次,型腔即开始出现发丝状裂纹,粘模不可避免。90年代从美国引进优良钢种H13,作为强硬兼备的空冷硬化型热作模具钢,寿命可达15~20万模次,以该钢种为基体已延伸出多种近似钢号,如:日本(JIS)的SKD61;韩国(KS)的STD61;英国(BS)的BH13等。

若选用的模具材料质量低下,其淬透性、韧性、性、热处理稳定性差,模具硬度不足,脱模时模具表面被压铸合金挤压变形,或型芯弯曲变形,增大了模具对铸件的脱模阻力,很容易因先天不足出现模具表面裂纹及焊合等缺陷,直接导致粘模。铸件粘模部位,往往呈现表面粗糙、脱皮或缺料等拉模痕迹,粘合严重的情况下铸件会被撕裂破损。模具型腔表面会粘附一层压铸合金,颜色泛白。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压铸技术的进步,脱模剂也相应改善。这些改善包括脱模剂成分,成膜性,耐温性,润滑性,防止粘模与焊合,以及符合环保要求,对身体无害并安全。由早期的油+石墨涂料,向水基涂料发展,从普通油基皂质乳液系列到目前广泛应用的改性硅油系列的水基脱模剂,无水浓缩脱模剂(用于微喷涂),并向反应性半永涂料和粉体无机涂料发展。但至今,尚没有一种脱模剂既能提供所有可能的性能又没有使用限制或缺点。

喷射工艺也直接影响吸附效果,一般喷射管路气压比脱模剂压力高0.35-0.70bar时(喷涂可能要求1.05bar),雾化效果好;对于微喷涂和脉冲喷涂,雾化效果更为重要。至于喷涂时间,短至0.10-2.0秒就足以形成足够厚的隔离膜,脉冲喷涂的时间就在这个范围,但因脱模剂目前还被大量用来冷却型腔,一般要5.0-120秒,显然部分脱模剂只是流过模具表面被浪费掉了。随着更复杂准确的自动喷射装置的出现,喷射角度和距离只需在投产前调优固定即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