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艺流程
(1)铸造:铸造保证材质均匀,无气孔、砂眼,然后进行退火处理。
(2)车床粗车毛坯,内径留2~3mm 余量,外径较图纸尺寸小6~7mm。
(3)堆焊:对行车轮预行预热,温度200 度,保温1~2 小时后出炉焊接,使用LG834 焊丝+HJ260D 焊剂+SJ102 焊剂进行堆焊车轮踏面、轮肩,保证焊层无裂纹、夹渣等缺陷。
(4)堆焊完后
起重机行车轮尺寸
加工工艺流程
(1)铸造:铸造保证材质均匀,无气孔、砂眼,然后进行退火处理。
(2)车床粗车毛坯,内径留2~3mm 余量,外径较图纸尺寸小6~7mm。
(3)堆焊:对行车轮预行预热,温度200 度,保温1~2 小时后出炉焊接,使用LG834 焊丝+HJ260D 焊剂+SJ102 焊剂进行堆焊车轮踏面、轮肩,保证焊层无裂纹、夹渣等缺陷。
(4)堆焊完后进行退火处理,加热温度850~860 度,保温时间5 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当车轮温度300 度时可出炉空冷。(5)精车内、外径尺寸达图
(1)粗车直径留2mm 余量待热处理后精车成。
(2)热处理:调质(淬火+回火)装炉方法:垂直悬挂入炉淬火:加热温度820---850 度,保温0.5---1 小时出炉,入水后,工件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作规则运动。这种侧向力将导致轨道横向位移,引起设备振动,致使固定轨道的螺栓松动,另外,还会引起整台行车的振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房梁、桥架结构的稳固。当水中的工件温度至300 度左右时,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回火:钢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加热温度通常为560~600℃,保温1-2 小时,然后出炉空冷。
行车轮啃道异常的表现
(1)表现状态
①行车传动轴跳动。
②传动齿轮或联轴节有异声。
③行车“走轮”摆动,“啃咬”轨道,“走轮”和轨道发亮有金属屑脱落。
(2)原因
①轴线安装不准,轨道安装不够平行、不够水平。
②联轴节安装不准。
③联轴节齿磨损,走轮磨损,轨道磨损、松动等。
④滚键或键被切断。
⑤传动齿轮磨损,间隙大。
⑥传动部件螺丝松动、吻合不好。
(3)处理
①调整轴线,调正轨道。
②调整联轴节。
③联轴节齿磨损超过齿厚的10%时应及时更换联轴节。
④更换新键,更换走轮和轨道。
⑤调节传动齿轮等部位的间隙,上紧各部位螺栓,保证各传动部位啮合良好。
一般以车轮轮缘的磨损量大小来判断啃轨的严重程度较为客观,轮缘的磨损量大于lmm为较严重的啃轨,必须修理。
1.圆锥滚子轴承的间隙应相同
2.减小车轮直径差:一对主动车轮直径差超过其直径的0.2%,被动轮超过0.5%时,应重新加工成同一基本尺寸,其主动车轮与被动车轮的直径差不应超过3mm。
3.起重机车轮跨度、对角线和同位差的调整:大车车轮跨度和对角线的偏差都应不大于士7mm;小车车轮跨度和对角线的偏差都应不大干士3mm,车轮同位差不应超过2mm。起重机车轮作为冶金行业安全、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关键和重要设备,其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受传统冶金工艺的制约,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国内起重机车轮基本是在原苏联的模式下做一些小型的改进和发展。调整时可采取将车轮轴承的间隔环一边减少,而另一边相应加大的方法,使车轮移动。或者将端梁变板上安装轴承箱的螺栓孔扩大,将定位键移动,来调整车轮的跨度、对角线和同位差。
4.大车传动机构的调整:分别驱动的桥式起重机,两组驱动机构的轴承和制动器,其松紧程度应调整成相同。如更换减速器和联轴器传动零件,宜两边同时更换。两个大车的电机应为同一型号同一参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