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河长制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 平台建设
以发展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模式为目标,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基于河长制管理要求,开发建设面向全省统一的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
2. 硬件建设
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和河长制调度指挥总控室的建设。
3.
河长制平台建设方案
解决方案河长制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1. 平台建设
以发展理念、管理手段和服务模式为目标,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基于河长制管理要求,开发建设面向全省统一的河长制管理信息平台。
2. 硬件建设
包括硬件设备的采购和河长制调度指挥总控室的建设。
3. 感知层建设
在重点河段和敏感区域布设视频监控探头和水质监测设备,各级河长可以通过系统对排放废水的重点监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尤其是废水直排环境的企业和涉及危化品的企业进行监控,同时还可以帮助河长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河道水面的保洁情况。
4. 河长体系建设
在省级河长体系下完善县(市)、乡、村河长体系建设,延伸到沟、渠、塘小微水体,县(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地区总河长;所有河流水系分级设立县、乡、村级河长,由同级党务和相应的人大、、政协、村(居)委会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劣V类水质断面河道,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系统平台根据以照片为主视频为辅,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参与等要求,从可收集、可监控、可分析、可考核、可开发五个方面,来满足治水管理者、各级河长、社会公众等三类用户的需求,具有“看得见”、“叫的应”、“用的好”的特点。
5. 非工程措施
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本解决方案主要从平台建设、硬件建设、感知层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描述。、
①.河长版
河长版支持PAD、电脑、大屏等方式访问,多纬度展现省、市、县(市、区)镇(街道)四级河道专题分析图表,包括应急预案、决策指挥、建设项目责任分解表、远景规划图、建设项目图、河流水系分布图、河道治理图、河湖水系水质水量实时水情等。
②.工作人员版
工作人员版软件分为手机版和电脑版,主要提供日常巡查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基础数据管理、事件上报核实、任务处理等功能。
③.公众版
公众版手机应用软件提供事件上报、信息获取、互动参与、公众监督等功能。社会公众也可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网站等其它方式参与河道治理、监督。
3.系统优势3.1 管理优势3.1.1 河长金字塔设置、河道网格化管理根据河道级别,系统支持省级、市级、县级、镇(街道)级、村(社区)级五级河长机制,每条河道实现五级河长金字塔式覆盖。每级河道划分起讫点、管理覆盖区域,调查和登记每块区域的河长制管理基础信息,以乡镇(街)的行政区域为河道网格的划分,实现河道的网格化管理。3.1.2 常态化巡查、开放式受理基层河长和巡查人员对所辖河道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后通过文字、照片、视频、语音等方式反馈,同时负责公众举报问题和职能部门处置结果的核实,同样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反馈核实结果。现在找河长再也不用到处去找‘公示牌’了,点点手机就可以查到河长的电话,各类信息的更新也会更加及时,也让治水工作更加公开和透明。3.1.3 集中受理、闭环处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省、市、县(区)为单位,形成事件上报、受理、处理、反馈闭环受理流程,进行集中受理、闭环处置。3.1.4 河长指导协调、多方监督考核河长一般都由各级主要负责人担任,可以很好的发挥指导、协调、监督等作用,解决目前河道管理和水环境治理中“九龙治水”格局所带来的交叉管理困局。
建立河长制管理监督规范,上一级定期检查下一级工作情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面向、职能部门和公众开放基于河长制管理工作的监督信息融合平台,公布河长信息、整治目标、举报处理情况、整改情况、考核情况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