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却肉:主要用于短时间存放的肉品,通常使肉中心温度降低到0℃~1℃左右。具体要求是,肉在放入冷库前,先将库温降到零下4℃左右,肉入库后,保持-1℃~0℃之间。健康、美味、方便、实惠是世界食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食品企业今后的努力方向。猪肉冷却时间为24小时,可保存5~7天。经过冷却的肉,表面形成一层干膜,从而阻止xijun生长,并减缓水分蒸发,延长保存时间。
冷鲜猪肉配送
1、冷却肉:主要用于短时间存放的肉品,通常使肉中心温度降低到0℃~1℃左右。具体要求是,肉在放入冷库前,先将库温降到零下4℃左右,肉入库后,保持-1℃~0℃之间。健康、美味、方便、实惠是世界食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食品企业今后的努力方向。猪肉冷却时间为24小时,可保存5~7天。经过冷却的肉,表面形成一层干膜,从而阻止xijun生长,并减缓水分蒸发,延长保存时间。
2、冷冻肉:将肉品进行、深度冷冻,使肉中大部分水成冰,这种肉称为冷冻肉。冷冻肉比冷却肉更耐贮藏。热鲜肉常见的售卖点是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没有经过正规检验的风险更大。肉的冷冻,一般采用-23℃以下的温度,并在-18℃左右贮藏。为提高冷冻肉的质量,使其在解冻后恢复原有的滋味和营养价值,目前多数冷库均采用速冻法,即将肉放入-40℃的速冻间,使肉温很快降低到-18℃以下,然后移入冷藏库。
冷藏库的温度,要求-18℃,肉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5℃以下。冷藏时,温度越低,贮藏时间越长。在-18℃条件下,猪肉可保存4个月;在-3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以上。
如果我们扩大观察时段就会发现,猪周期一次又一次出现,反映出市场的供需波动,而在这种波动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在影响着猪肉的价格。
一个因素就是,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虽然猪价这几年又涨有跌,但是,总量的扩大必然意味着,长期来看价格上行的几率并不大,所以,咱们现在面临的生猪价格低位徘徊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一种长期现象。
另一个因素则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对于猪肉的需求并不会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饮食平衡,而水产品、其他肉类制品也在替代猪肉的地位。这么一来,市场需求限制,猪肉的供需关系对于养殖户来说,就更加的不乐观。
短期来看,猪肉价格的下跌,确实是一件让人非常担心的事情。不过,换个角度,咱们也可以说,这是必然出现的阵痛,也必然会带来新的机会。
1季度我国猪肉进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猪肉供应充足,进口需求减弱。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猪生产能力的提升,生猪出栏量逐渐增加。2017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增长0.5%,猪肉产量增长0.8%;2018年1月至2月,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增长20.5%,其中2月同比增幅升至37.2% 。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交换机制,提高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水平。与此同时,猪肉消费却呈现低迷态势,2017年国内商超猪肉消费同比降幅达10% 。猪肉供应能力提升而消费下降,进口需求减弱。
(二)价格下跌,进口肉价格优势弱化。今年以来,在供应充足的压力下,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滑:1季度,我国生猪出栏价每公斤较年初下跌了4.5元,跌幅为30.5%;白条肉每公斤较年初下跌了6.6元,跌幅为31.5% 。而脂肪则失去光泽,发暗或呈黄色或者灰绿色,很可能是屠宰时操作不当放血不净以及放置过久已经开始腐坏的肉。与此同时,我国猪肉进口主要市场的价格则相对跌幅较浅,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减弱。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