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铜地藏这坐地藏菩萨像为宋代,在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窖穴中发现,佛像貌圆态丰,阔额长耳,表情极为慈悲,身披袈裟,衣纹流畅。半跏坐于长方形台座之上,左足下踏着莲花台,右手持一宝珠于胸前,左手覆于膝上。发现之初即丢失装饰用背光。地藏菩萨,是悲愿特重的菩萨,因此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在历实有其人,据佛载,地藏菩萨托胎为新罗国王子,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姓金名乔觉,自幼出家。在唐玄
九华山铜地藏
九华山铜地藏
这坐地藏菩萨像为宋代,在瑞光塔第三层塔心的窖穴中发现,佛像貌圆态丰,阔额长耳,表情极为慈悲,身披袈裟,衣纹流畅。半跏坐于长方形台座之上,左足下踏着莲花台,右手持一宝珠于胸前,左手覆于膝上。发现之初即丢失装饰用背光。地藏菩萨,是悲愿特重的菩萨,因此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在历实有其人,据佛载,地藏菩萨托胎为新罗国王子,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姓金名乔觉,自幼出家。在唐玄宗时来到,入安徽九华山苦行。后金乔觉在此募化建寺,广收信徒,使这里成为香火盛极一时的胜地。

九华山铜地藏
地藏,梵文ksitigarbha的意译,音译乞叉底糵婆。《地藏十轮经》卷1谓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为受释迦牟尼佛付嘱,于释尊已灭、弥勒未降之前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的菩萨因菩萨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之大愿,故称大愿地藏菩萨,与文殊、普贤、观音同为四大菩萨。汉地以唐玄宗时来华入九华山修行数十年的新罗僧金乔觉为地藏菩萨化身,以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




九华山铜地藏
九华山地藏菩萨巨型铜像底座3层。面积1400平方米的礼佛堂,可举办各种佛事活动。第二层为展览厅,集中展示四教名山的来历以及四大菩萨的修行等故事。第三层为信徒提供各种型号的地藏菩萨铜像的微缩品。游人可以乘坐电梯直达莲花座观光。铜像体内共分12层,除必备的设备外,主要用于珍藏各种珍宝,如舍利子、法器、书画等,不对游客开放。



九华山铜地藏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