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常出现的时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2-5岁是儿童口吃常出现的时期,对他们来说,恰好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上升期,出现口吃后,改善言语流畅性是很有必要的。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家长,还有医生、语言矫正师、心理咨询师。1、口吃现象持续超过6个月,每一百个字中断5次以上。2、口吃与其他语言障碍同时发生。3、口吃表现越来越频繁,随年龄增长加重。4、口吃症状和特征明显,干扰到了孩
L音矫正机构
儿童口吃常出现的时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2-5岁是儿童口吃常出现的时期,对他们来说,恰好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上升期,出现口吃后,改善言语流畅性是很有必要的。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除了家长,还有医生、语言矫正师、心理咨询师。1、口吃现象持续超过6个月,每一百个字中断5次以上。2、口吃与其他语言障碍同时发生。3、口吃表现越来越频繁,随年龄增长加重。4、口吃症状和特征明显,干扰到了孩子的心理和性格。5、严重影响日常沟通交流,引发情绪。

父母都希望孩子字正腔圆、出口成章,没办法,说话好听的孩子可爱
父母都希望孩子字正腔圆、出口成章,没办法,说话好听的孩子可爱技能永远加分。赞美一个孩子有气质,其实就是在评价语言能力,好气质来自有深度的语言表达,如果说话声音好听,那就更加相得益彰。可是很多孩子从小就遇到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准,尤其是2-4岁时,功能性构音障碍比较常见。一个5岁的小男孩,听力正常,认知正常,通过测音,表现为吐字不清,发音不准,舌根音、舌尖音音位异常,部分音位出现遗漏、替代现象。功能评估为舌肌力量不足,舌部运动范围受限,灵活性不够。

父母可以把孩子说话的声音录下来,通过录音回放,让孩子自己分辨
父母可以把孩子说话的声音录下来,通过录音回放,让孩子自己分辨,或者让孩子唱歌,通过音调的对比,让孩子分辨其中差异,大部分孩子只要从听觉上,能够分辨出正确和错误的发音,都会产生自我修正的能力,如果没有改进,那么就需要进行父母干预的纠正了。很多父母跟我们描述,孩子从小说话就不清楚,到了4、5岁上了幼儿园,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说明这个时期的发育阶段,孩子对自我语音的调整,遇到了瓶颈,所以,孩子说话不清楚,父母需要引导辩听,还要进行引导纠正。不管是否有语言障碍,多干预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鼻音化是由于软腭、腭咽肌无力或不协调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在构音上存在着一些障碍,尤其是鼻音化很严重。鼻音化是由于软腭、腭咽肌无力或不协调,不能适当闭合而将非鼻音发成鼻音,使音的清晰度降低而使对方难以理解。具体的训练方法包括:(1)引导气流法:吹蜡烛、吸管、喇叭、哨子、纸张等,可以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减少鼻漏气。(2)推撑疗法:患者双手支撑在椅背上、桌面或墙面用力推压,同时吸气后屏气,大声发“啊”音,可促进腭肌收缩和上抬的功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