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钢结构工程的特点
单层钢结构多采用轻钢结构,构件轻质高强,结构抗震性能好,可建造大跨度(9-40m)大柱距(4-15m)的厂房、车间、仓储等,并且美观,屋面排水流畅、防水性能好。
单层钢结构所用构件多在工厂制造,成品精度较高、质量好、到现场只是吊装,对施工施工质量很有保证。
构件既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电焊连接。具有施工简单安装方便。安装迅速。占地面积小,不受
钢结构景观水池施工
单层钢结构工程的特点
单层钢结构多采用轻钢结构,构件轻质高强,结构抗震性能好,可建造大跨度(9-40m)大柱距(4-15m)的厂房、车间、仓储等,并且美观,屋面排水流畅、防水性能好。
单层钢结构所用构件多在工厂制造,成品精度较高、质量好、到现场只是吊装,对施工施工质量很有保证。
构件既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电焊连接。具有施工简单安装方便。安装迅速。占地面积小,不受雨季或冬季等季节限制的特点。
由于轻钢结构具有结构轻巧,自重轻的特点,与混凝土结构相比自重减少(70%-80%)用钢量仅为20-30kg/㎡,节约投资,可用建筑各种轻型工业厂房、车间、仓储、娱乐设施、娱乐场所等。
钢结构厂房在施工流程中出现的问题
工制作过程中较易发生质量问题且发生后处理起来很棘手的主要是特殊工序和重要工序。一般工序发生质量问题所占的比率很小。在上面的施工过程中,特殊工序有焊接、涂装,重要工序有下料,装配。1. 焊接工序。该工序属于隐蔽工程,也是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之一,从2004年某公司的产量报表统计显示,发生该工序的质量问题中:因 为焊接质量导致的焊缝返修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由于上道工序操作不当和操作人员的技术问题而导致焊缝质量问题约占10%,这样问题属于直接影响工程质 量的主要问题,所以此类型的问题必须通过的检测公司运用的检测工具才可以检测、评判出来,一般根据焊缝内的缺陷类型分为夹渣、未溶合、气孔等。2. 涂装工序。在上面的施工过程中,特殊工序有焊接、涂装,重要工序有下料,装配。该工序也是属于隐蔽工序,对结构的影响小于对于建筑功能的影响。也是较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工序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构件表面的漆膜脱落和局部脱落,构件表面的漆膜脱落、产生流挂现象,漆膜的厚度不够,漆膜厚度分布不均,漆膜的颜色色差较大。3. 放样下料工序。该工序属于构件加工之前的,其质量的好坏对下道工序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下料的零部件全部的报废,这种情况的发生 是很普遍的,所以在下料之前对于加强过程的质量监控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该工序的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长条和薄板类型的零部件在切割中变形比 较厉害;由于切割气体或者板材内部存在夹渣和成份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切割面出现马牙纹、节瘤、割痕深度超标准;气割或锯切的零部件未考虑后续工序的收缩变 形而导致的零部件尺寸超标;由于工艺文件编制的失误而导致的批量零部件报废;下料切割的尺寸严重的超过了标准的要求。4. 装配工序。该工序在构件加工的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质量受上道工序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装配前加强过程的监控是非常的重要。该工序的产生 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装配的零部件位置错误,如3450mm装成4350mm;零部件的使用错误,本来应该装配2#零部件件,装配的却是3#另部件;零 部件在正确位置上装配错误、如板上的孔45mm本来是朝外,而实际把45mm朝内装了;装配的零部件装配间隙超过规范和技术文件的要求,3mm的间隙 7mm;有些零部件没有经过校正就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已存在的变形没办法消除变形;操作工为图省事私自切割造成零件上孔位置尺寸超标;装焊区没有进行表 面处理;由于图纸尺寸的错误造成的装配错误。


.钢结构工程的加固技术措施
(1)截面补强法:在局部或沿构件全长以钢材补强,连成整体使之共同受力;
(2)改变计算简图:增设附加支承,调整荷载分布情况,降低内力水平,对超静定结构支座进行强迫位移,降低应力峰值;
(3)预应力拉索法:利用高强拉索加固结构薄弱环节或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刚度和稳度。
3.钢结构工程确定加固方案前,应搜集下列资料:
(1)原有结构的竣工图(包括更改图)及验收记录。
(2)原有钢材材质报告复印件或现场材质检验报告。



“钢结构”+“装配式"的"被动房"是否可推广?
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建筑业发展模式,遵循当地建筑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化石能源,使“零能耗”建筑的建造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它将拉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气割或锯切的零部件未考虑后续工序的收缩变形而导致的零部件尺寸超标。据德国联邦经济部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德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进行政策优惠、经济补助的方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德国提供了近28万个工作岗位,比上一年增加了10%,这对我国也具有借鉴意义。再者,它追求形式追随气候,重新构建人、建筑、气候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通风、采光,降低噪音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注重周围生态环境改善,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代表了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