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枝枯病发生规律:病菌在茎枝的患病组织内越冬,有性阶段于翌年早春在病枝上形成。随后由产生的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水溅传播成为初浸染源。一般通过休眠芽或伤口侵入而较注从无伤表皮侵入。整个生长季主要由分生孢子浸染、传播和为害,有再浸染。 由于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萌芽和生长的适温度较高,为28-30℃,故夏季发病较重。干旱胁迫会使病害加重,这主要可能由于寄主受旱
海南大花月季品种苗
月季枝枯病发生规律:病菌在茎枝的患病组织内越冬,有性阶段于翌年早春在病枝上形成。随后由产生的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水溅传播成为初浸染源。一般通过休眠芽或伤口侵入而较注从无伤表皮侵入。整个生长季主要由分生孢子浸染、传播和为害,有再浸染。 由于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萌芽和生长的适温度较高,为28-30℃,故夏季发病较重。干旱胁迫会使病害加重,这主要可能由于寄主受旱抗性降低之故。
月季枝枯病防治方法
1、及时修剪病枯枝烧毁。台风雨后的伤拆枝也应剪除,剪切口尽量靠近腋芽处,并应连同部分健枝同时剪去。晴天修剪,伤口易干燥愈合。剪口用1:1:15硫酸铜、石灰、水的波尔多浆涂抹更佳。
2、修剪后应即喷药保护,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0.2%代森锌与0.1%苯来特混合液。
树状月季的培养与栽培,起源于欧美,直至20 世纪末期,我国才开始培养和栽培应用。从我国目前 已经培育的树状月季来看,多为小型植株,大型树状 月季尚鲜有所见。
树状月季与一般月季栽培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 植株的大小与高矮,而主要在于株型的差别。一般月 季的株型,均为丛生灌木,虽然有些生长势强的品 种,如‘粉后’、‘扬基歌’等,也有生长旺盛、枝 条粗壮、株高达2 m以上者,但从株型上讲,它依然 不能称作树状月季。树状月季的特点,是单干, 干上生有树冠。有的树并不高,但它仍不失称作树状 月季。
目前我们已经培养的树状月季,其干高有多种规 格,常见的有0. 3 m、0. 5 m、1 m,再高还有1. 5 m 左右的。但多数干细,需要竹竿支撑,否则因干细, 不能支撑树冠。这种树状月季一般用1 ~2年的时间 即可育成。要培养真正粗干高大的树状月季,无论技 术上还是时间上就没有这么简单,一般需要3~5年 方可育成,而且其技术含量也高得多。
有机月季栽培粉介壳虫的防治办法:
①农业防治,加强花园办理,及时中耕松土、上肥和,满足花树对水肥的需要,大花月季批发可增强树势,进步花树抗虫能力。结合修剪,把带虫的枝条会集烧毁,可大大削减虫口数量。
②生物防治,维护使用自然天敌,施行生物防治是控制粉介壳虫种群数量的有用途径。各地都有一些维护使用自然天敌,控制粉介壳虫损害的成功经验,应注意总结推行,如瓢虫是粉介壳虫的首要捕食性天敌,经过提供庇护场所或人工助迁、释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和黑缘红瓢虫等,可有用防治损害。
③物理和机械防治,捉住粉介壳虫生命活动中的2个薄弱环节,选用物理、机械的办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花。首要,粉介壳虫营固着日子,很少活动,在新传入区常常只在局部植株或枝条上发作,及时采取拔株、剪枝、刮树皮或刷除等办法,便可收到显著的效花。粉介壳虫短距离分散延伸首要靠初孵若虫匍匐,此时选用枝干涂粘虫胶或其它阻隔办法,可阻挠分散,消大部分若虫。粘胶用10份松香、8份蓖麻油和0.5份石蜡配制而成,将它们按比例混在一同,加热溶化后即可使用,粘性一般可维持15天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