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压高⑴缓冲液盐分如(铵等)沉积于柱内;⑵样品污染沉积。处理对于种情况先用40~50℃的纯水,低速正向冲洗柱子,待柱压逐渐下降后,相应提高流速冲洗,柱压大幅度下降后,用常温纯水冲洗,之后用纯冲洗柱子30分钟;措施:对于污染用不同极性的一系列溶剂冲洗有可能解决问题,如用25mL水依次冲洗。对于第二种情况,由样品的沉积引起污染的C18柱,和纯水反向冲洗柱子,换成冲洗,接着用+异(4+6)冲洗柱子,
液相分离
柱压高⑴缓冲液盐分如(铵等)沉积于柱内;⑵样品污染沉积。处理对于种情况先用40~50℃的纯水,低速正向冲洗柱子,待柱压逐渐下降后,相应提高流速冲洗,柱压大幅度下降后,用常温纯水冲洗,之后用纯冲洗柱子30分钟;措施:对于污染用不同极性的一系列溶剂冲洗有可能解决问题,如用25mL水依次冲洗。对于第二种情况,由样品的沉积引起污染的C18柱,和纯水反向冲洗柱子,换成冲洗,接着用+异(4+6)冲洗柱子,再用换成冲洗,然后用纯水冲洗,后冲洗正向冲洗柱子30分钟以上。无指示⑴泵密封垫圈磨损;⑵大量气泡进入泵体。处理对于种情况,更换密封垫圈;对于第二种情况,在泵作用的同时,用一个50ml的玻璃针筒在泵的出口处帮助抽出空气。不稳定原因系统中有空气或者单向阀的宝石球和阀座之间夹有异物,使得两者不能密封。处理工作中注意观察流动相的量,保证不锈钢滤器沉入储液器瓶底,避免吸入空气,流动相要充分脱气。如为单向阀和阀座之间夹有异物,拆下单向阀,放入盛有的烧杯用超声波清洗。
液相色谱仪的原理: 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但一般情况可用分配系数来表示。 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的缓冲液。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也称现代液相色谱。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
HPLC的特点和优点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色谱柱每米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
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
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分离效果。
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
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
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