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学校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入脑入心、集体记忆的过程。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从浅层次的直观感受到深层次的内涵体悟,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行不言之教,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施加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i染、熏陶,进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i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巨大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品味学校文化是一个由表及里、入脑入心、集体记忆的过程。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从浅层次的直观感受到深层次的内涵体悟,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行不言之教,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施加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i染、熏陶,进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i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校园文化建设的境界
这些学校有一个中级的目标,比如,并围绕这一目标建立起相配套的制度和文化,终围绕这个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基本实现和超越了这个中级目标。比如衡水中学,很多学校到衡水中学考察过后,既钦佩,但同时又感觉这些措施很难搬到自己学校实施,原因就在于衡水中学围绕这个目标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你要模仿其中某个环节,没有这个校园文化氛围,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很多老师学回去的就只有加大练习和作业量而已。而事实上如果你不建立起相应的激励体系,增加练习和作业量除了加大学生压力,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效果会比不实施更糟。所以多数学校发现“课堂”比“衡水模式”更适合自己的学校,也更容易实施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学校有一个高境界的理想和目标,而不仅仅是中级目标(如初中的中考、高中的中考只能算是中级目标),比如浙大从建校之初就围绕“求是”两个字来进行学校的建设,早稻田大学的目标是“造就模范公民”,这些学校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来开展学校建设,使得学校一开始便站立在一个更高点上,培养的学生自然也就更胜一筹。 这个境界显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几代有识之士的努力和坚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