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83B无心磨床厂家本机床适用几何精度和粗糙度要求很高的圆柱形零件进行通磨磨削的通磨无心磨床,加工范围2-50mm
特性:
1.砂轮主轴轴承采用静承,节流器采用薄膜反馈节流器。
2.导轮主轴采用双支承结构形式,轴承为三片球头支承动压滑动轴承。
3.砂轮主轴、导轮主轴均采用38CrMoAlA合金钢制成,几何精度高。
4.砂轮架导
M1083B无心磨床厂家
M1083B无心磨床厂家本机床适用几何精度和粗糙度要求很高的圆柱形零件进行通磨磨削的通磨无心磨床,加工范围2-50mm
特性:
1.砂轮主轴轴承采用静承,节流器采用薄膜反馈节流器。
2.导轮主轴采用双支承结构形式,轴承为三片球头支承动压滑动轴承。
3.砂轮主轴、导轮主轴均采用38CrMoAlA合金钢制成,几何精度高。
4.砂轮架导轨采用封闭式静压导轨,保证了微量进给的准确性。
5.砂轮、导轮修整器的往复移动、均采用液压无级调速。
6.导轮采用交流电动机传动,变频无级调速。
主要规格:
1.磨削直径 2-50mm
2.磨削轮规格 P450x150x250mm
3.导轮规格 P350x225x203mm
4.磨削轮转速 790r/min
5.导轮转速
(1)工作转速 15-100r/min(无级)
(2)修整转速 130r/min
6.导轮回转角度(垂直平面内) 0°-5°
7.砂轮架进给量
(1)进给手轮每转进给量 0.20mm
(2)进给手轮每格进给量 0.001mm
8.导轮架进给量
(1)进给手轮每转进给量 0.50mm
(2)进给手轮每转进给量 0.005mm
.导轮修整器回转角度(水平面内) 0°-5°
10.砂轮修整器刻度盘每格进给量 0.002mm
11.砂轮修整器刻度盘每转进给量 0.20mm
12.导轮修整器刻度盘每格进给量 0.01mm
13.导轮修整器刻度盘每转进给量 1.25mm
14.砂导轮中心连线至托架底面高 250mm
15.冷却泵流量 50L/min
16.机床总功率
(1)砂轮电机功率 7.5kW
(2)导轮电机功率 2.2kW
(3)液压泵电动机 0.75kW
(4)砂轮润滑泵电动机 0.75kW
(5)导轮润滑泵电动机 0.09kW
(6)冷却泵电动机 0.12kW
(7)磁性分离器电动机 0.18kW
无心磨床研磨有颤纹痕迹的解决方法
无心磨床研磨原理是无心研削法它是由磨削砂轮,调整轮和工件支架三个机构构成,其中磨削砂轮实际担任磨削的工作,调整轮控制工件的旋转,并使工件发生进刀速度,至于工件支架乃在磨削时支撑工件,无心磨床这三种机件可有数种配合的方法,但停止研磨除外,原理上都相同。无心磨床只有普通外圆磨床的一半,不需打中心孔,且易于实现上、下料自动化。
一种横向尺寸缩短的无心磨床,该无心磨床特别适合于用在一个小的安装空间中,并能够满足各种生产线的简化和节省空间的要求。这些变形的大小,破坏了磨床静态的原始几何精度,将引起工件的加工误差的大小。由于磨轮修整单元设置在磨轮之上的倾斜向下的位置上,所以不必在磨轮的侧方保持一个用于磨轮修整单元的空间,该空间与传统的无心磨床的横向尺寸为紧密相关。从而,可以大大地缩小无心磨床的横向尺寸,并能够将磨床安装到一个小的安装空间内,从而,满足各种生产线的简化和节省空间的要求。
无心磨床研磨有颤纹痕迹的解决方法:
研磨花纹往往成为不整齐的浪形卽是颤纹表面,颤纹的大部位以光线反射情形可用肉眼辨认,再用显微镜观察时,浪形伤痕具有相等深度。颤纹系由种种单独或相关连原因而发生,其主要情况无心磨床厂家列举如下:
A. 研磨物本身不均匀。
B. 有关砂轮━超硬的结合度或砂粒太细,无心磨床砂轮与法兰或法兰与轴的装配没紧,砂轮不平衡等原因。
C. 有关研磨物支持物━研磨物中心太高,研磨物对调整轮及支持刀之接触不全支持刀顶角或厚度过薄,支持刀或刀架或折动台不完全锁紧,调整无心磨床轮与法兰或法兰与调整轮轴没锁紧。
D. 机械本身及驱动机构方面━机械地基或安装不当而容易振动,无心磨床轴承之磨耗或间隙过大,调整轮之驱动机构(变速齿轮链条齿距不均,拉链器培林损坏等,马达皮带不整齐)引起之振动,无心磨床砂轮驱动之机构(马达、培林、皮带之不齐正),引起的摆动。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超高速切削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等,以及柔性制造系统和集成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无心磨床的加工技术也有了更高要求。
E. 由外来振动来源━无心磨床附近装有冲床、刨床、插床等摆动大的机械引起的振动。
M1083B无心磨床厂家M1083B无心磨床厂家M1083B无心磨床厂家M1083B无心磨床厂家
机械原理-概述
机械原理-概述
不同的机器往往由有限的几种常用机构组成,如内燃机、压缩机和冲床等的主体机构都是曲柄滑块机构。这些机构的运动不同于一般力学上的运动,它只与其几何约束有关,而与其受力、构件质量和时间无关。(4)、导轮调速采用交流变频无级调速,电气控制系统采用三菱数控系统控制。1875年 ,德国的 F.勒洛把上述共性问题从一般力学中独立出来,编着了《理论运动学》一书,创立了机构学的基础。书中提出的许多概念、观点和研究方法至今仍在沿用。1841年,英国的R.威利斯发表《机构学原理》。19世纪中叶以来,机械动力学也逐步形成。进入20世纪,出现了把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合在一起研究的机械原理。1934年,的刘仙洲所着《机械原理》一书出版。1969年,在波兰成立了国际机构和机器原理协会,简称IFTOMM。
机构学的研究对象是机器中的各种常用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以及组合机构等。主轴支撑采用超精密低游隙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和超精密角接触轴承组合的高刚性配列方式,径向和轴向都有极高的刚性,保证主轴极高的回转精度和高刚性。它的研究内容是机构结构的组成原理和运动确定性,以及机构的运动分析和综合。机构学在研究机构的运动时仅从几何的观点出发,而不考虑力对运动的影响。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器或机器的组合。研究内容是确定机器在已知力作用下的真实运动规律及其调节、摩擦力和机械效率、惯性力的平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