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抗震支架震动的方法
首先是在设计上,对传统设计进行改善,将节约安装的动力添加在不同的移动方位设计的力度上,这样做可以将由于地板的阻力而出现的一些移动障碍得到很好的改善,对那些排气管道而言,由于排气体时会发生转动倾斜的情况,让其安装不够牢固,而经过这样改善后的抗震支架可很好的减少由于排气而产生的管道转动情况的出现,保证管道更牢固。 也有另一种方式可以减少抗震支架的振动,就是减少压力
成品支架综合管廊
降低抗震支架震动的方法
首先是在设计上,对传统设计进行改善,将节约安装的动力添加在不同的移动方位设计的力度上,这样做可以将由于地板的阻力而出现的一些移动障碍得到很好的改善,对那些排气管道而言,由于排气体时会发生转动倾斜的情况,让其安装不够牢固,而经过这样改善后的抗震支架可很好的减少由于排气而产生的管道转动情况的出现,保证管道更牢固。 也有另一种方式可以减少抗震支架的振动,就是减少压力带来的摩擦。使用者在使用抗震支架安装的时候,对那些可能给存在转动要求的产品,也可放空支架的转动力度,这样也可减少抗震支架的受力磨损度,延长寿命,使用更长久。
组合抗震支架安装施工要求?
一、要平整牢固 在对有保证的组合抗震支架进行安装时不仅要确保将支架牢牢的固定好,而且支架的位置应该计算准确,安装以后保证平整性,并且还要和承托的管道紧密接触,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抗震作用。 二、焊接处理要合格 由于组合抗震支架中有很多构件,其中的支、吊架需要以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固定,那么在焊接处理时应该由有资质的焊工来施焊,并且需要焊接的地方不能出现漏焊、缺焊,焊接部位也不能出现焊接裂纹等缺陷,同时,将管道和抗震直接焊接时管道不得出现咬边以及烧穿的现象。 三、临时支架不得与正式支架发生冲突 在安装时如果需要先采用临时支架来固定时,临时使用的支、吊架不能与正式的组合抗震支架位置发生冲突,并且还要做好明显的标记用以区分,当安装完毕之后要将临时支架予以拆除。 由于组合抗震支架的安装涉及到对的抵抗能力,所以安装质量非常重要,因此,建筑企业不仅要采用价格适中的组合抗震支架,还要确保采购的组合抗震支架质量优异,并且由有资质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来进行安装施工,以确保满足支架安装的各项要求。

抗震支架规范中的部分强制要求详解
一、给排水部分
(1)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者,当其采用吊架固定时,应按规范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承;
(2)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其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抗震动措施,其直线长度超过100m时,应采取抗震动措施;
(3)8度、9度地区建筑物中的给水泵等设备应设防振基础,且应在基础四周设限位器固定,限位器应经计算确定。
二、燃气部分
(1)对于内径不小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
(2)燃气管道通过隔震层时,应在室外设置阀门和切断阀,并设置感应器,感应器与切断阀联锁;
(3)在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内,燃气管道应根据建筑抗震要求,在适当的间隔设置抗震支撑。
三、电气部分
(1)重要电力设施可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计,但为8度及以上时不再提高;
(2)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3)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等,应设置防止因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暖通部分
(1)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须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或在通过抗震缝处安装“门”形弯头或设伸缩节;
(2)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风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和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4)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其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架为什么是以套为单位来计算?而不是按平方或者按重量算价格呢?
抗震支架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存在着不少这样的情况:工程验收不合格再考虑装抗震支架,预算不够不考虑使用抗震支架,甚至还有根本没把抗震支架列入工程计划中的情况。而实体经济很难,这是近年来市场的一个共识。做抗震支架也不简单,现在抗震支架生产商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更是巨大。
目前抗震支架各的质量参差不齐,报价更是让人眼花缭乱,那么抗震支架为什么是按套算,而不是按平方或者按重量算价格?
1、由于建筑机电管道走向不同,楼层结构也有不同,所以不能按平方计算。
2、同理,抗震支架是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不同管道系统使用的抗震支架配件不同,材料厚度,材料工艺也不同。所以不能简单以重量来算价格。 3、由于抗震支架的因其 3、抗震支架材质、规格、工艺的差别,会产生较大的差距,所以只能以套来算价格,这是行同行认同一贯算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