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S真无线蓝牙耳机拆解:产业链大解析
从2017年就开始关注真无线耳机,在国行排队3个月抢到首批airpods,再到收集了各种国内国外的真无线耳机,从Bragi,到Jabra,再到三星到豆豆,再多国内到QCY,功夫龙、索爱等厂商,目前来看,个人的建议如下:优先选择蓝牙5.0的耳机优先选择有耳机背景的商的耳机重点关注连接,连接,还是连接如果想简单点
蓝牙耳机推荐
TWS真无线蓝牙耳机拆解:产业链大解析
从2017年就开始关注真无线耳机,在国行排队3个月抢到首批airpods,再到收集了各种国内国外的真无线耳机,从Bragi,到Jabra,再到三星到豆豆,再多国内到QCY,功夫龙、索爱等厂商,目前来看,个人的建议如下:优先选择蓝牙5.0的耳机优先选择有耳机背景的商的耳机重点关注连接,连接,还是连接如果想简单点,可以直接往下翻,看不同价位的链接即可。不过说实在的,商务需求的提高,外出游玩的时间大幅上涨,在被火车、汽车、飞机、公交上的引擎轰鸣声干扰,在被周末早晨咣咣咣、动次打次的电钻装修声中逼疯之后,降噪耳机们所作出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这从街上佩戴主动降噪耳机的人数飙升就能发现。
从真无线耳机的芯片,也是TWS的核心,目前行基本就那几家:洛达,恒玄,高通,瑞煜,还有一些比如杰里,炬力等小众商。但是其实普通耳机加上一边线的重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分体式耳机了,我们的实际测试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重量完全不需要担心。从目前我用的这些来看,洛达1526P算是稳定性不错等,瑞煜8763也是后来居上,恒玄的BES2300芯片或许有很多附加功能体验未可知。高通的音质和延时做的确实真好,但价格真TM贵。
这里透露一个小技巧,拿到真无线耳机,初步判断是否链接可靠的方法:链接上双耳之后,捂住左耳朵,看看右耳声音会不会断断续续。然后捂住右耳朵,看看左耳声音会不会断断续续。
一定要这样测试下,如果这样的测试能通过,那就基本上是5.0,而且稳定性还马马虎虎的了。如果这个就通不过,后续有你痛苦的地方。
关于真无线耳机的音质,我只能呵呵了。
除了超级,如苹果的音质还不错,其它所谓的好音质,大都是入耳式耳机,带上之后你就知道传说的锣鼓效应有多无奈了。在后续与TWS耳机行业从业者、以及读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还继续挖掘出了其他几点的趋势。吃个东西整个脑袋里面都是你嚼东西的声音,走路起来都能听到自己脚步触地的声音。所以,1000元一下的入耳式耳机,音质和日常生活便利性,就不要考虑了。
500元以内这个价位,专注在稳定性,同时佩戴着舒服,就真的很棒很棒很棒了。不要奢望其它了。
在这个价位整那些虚的音质,都是冤枉钱,这个价位的音质,真的差不多。绝大部分卖真无线耳机的,自己都搞不明白所谓懂圈动铁石墨烯材质鬼东西,指望他们和你说怎么听出来音质,简直是对牛弹琴。
真无线蓝牙耳机
在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手机和通讯以及互联网之间绝妙的化学反应,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如今人工智能被推上了热潮,没有人工智能的硬件,未来可能不配叫智能硬件。没有训练、推理和算法基础,也就不能称之为人工智能。前言连曾经嘲笑iPhone7的谷歌都在Pixel2上取消掉了耳机孔,至此,移动操作系统两大霸主都认为耳机孔应该成为历史。这是一个AI赋能,硬件的时代。
提到AI硬件,就不能不提耳机,作为有可能首先实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落地的切口,智能耳机被寄予厚望。
主打“移动”场景的真无线智能耳机,有望和主打“家庭”场景的智能音箱形成交互闭环,通过与云端的 AI 技术和数据链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入口。不久后,日常的场景都有可能以耳机为连接器,通过语音交互,人们可以对所需的日常应用发挥指令,并且形成记录,提供数据存储,满足各个场景的需求。而未来有可能增加的各类体征传感器,也给智能耳机穿戴的市场扩张描绘了可预见的版图。其中不乏像先锋这样的老牌厂商加入这场战斗,另外像出门问问、魅族等,也都拿出了自家的招牌产品。











降噪耳机推荐
降噪耳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降噪耳机是指利用某种方法达到降低噪音的一种耳机。目前降噪耳机有两种分别为:主动降噪耳机和被动降噪耳机。
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式降噪耳机主要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