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动:
警告:为了操作者的安全起见,请勿超越泵铭牌的条件进行操作,以免危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为保证操作和维修泵及其它动作的顺利进行,请参考说明书进行。
1、 泵起动前应先盘动转子,检查转子是否灵活。
2、 检查电机转向是否与泵的转向一致。
3、 关闭泵出口闸阀、压力表旋塞,用输送的液体或真空系统排除吸入管和泵体内的空气(严禁空车启动
分段式清水泵厂家
(一)起动:
警告:为了操作者的安全起见,请勿超越泵铭牌的条件进行操作,以免危及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为保证操作和维修泵及其它动作的顺利进行,请参考说明书进行。
1、 泵起动前应先盘动转子,检查转子是否灵活。
2、 检查电机转向是否与泵的转向一致。
3、 关闭泵出口闸阀、压力表旋塞,用输送的液体或真空系统排除吸入管和泵体内的空气(严禁空车启动运行)。
4、 检查泵与电机联接螺栓的松紧度和泵周围的安全情况,使泵处于准备起动状态。
警告:在装好联轴器护罩后,设备才能操作,忽略该点会引起人员伤亡。
5、 起动泵,待泵运转正常后,打开压力表旋塞,慢慢开启出口闸阀,按出口压力表读数控制泵给定的扬程。

维修多级泵时,经常需要更换叶轮密封环,车平隔板、平衡盘、平衡盘座、叶轮口部端面等部位,应通过加垫、喷涂后车平等方式,保证或恢复泵在轴线方向的尺寸链和总窜量。止动挡圈通过压紧力压紧在轴承的圆螺母槽中,把止动挡圈从圆螺母槽中扳出来,旋下圆螺母,取下止动挡圈。为了保证叶轮与定子不摩擦,保证叶轮出口与导轮人口对准,还要考虑热油泵转子的热伸长,多级泵设置了合理的轴向窜量。每级叶轮总窜量太小时,采取缩短叶轮密封环长度的办法;每级叶轮总窜量太大时,采用补焊或更换叶轮密封环;各级叶轮前后窜量可通过在叶轮后轮毅接触面上加减垫片调整;末级叶轮前后窜量可通过车短平衡盘轮毅或在平衡盘轮毅前加减垫片调整。
多级离心泵泵轴细长,传递功率大,工作时易弯曲引起故障。2、运行(1)该管道离心泵靠泵内的平衡机构平衡轴向力,平衡装置内有平衡液体流出,平衡液体通过平衡水管接至进水段,或在平衡室外设计一短管,平衡液体经短管流向泵外。在深井潜水泵修理实践中发现,泵轴弯曲以轴端弯曲为突出。实际校直工作中,有人错误地按径向跳动值的大小来判定是否有弯曲,这易将真正的弯点放过,而对本来不弯曲的点进行校压,越校弯点越多。轴端弯曲难以校直的主要原因是校前难准确地确定弯点位置,文献提出2种确定弯点的方法,即作图分析法和数值比较法。
对多级泵的转子组件,不论工作转速多少,均应做叶轮、组合转子的静、动平衡。


1、起动
(1)管道离心泵起动前应转动泵转子,检查转子是否灵活;
(2)检查电机转向是否与泵转向一致;
(3)打开泵的吸入阀(如果装有吸入阀时),关闭泵出口管路闸阀及压力表旋塞,使泵内充满液体,或用这款系统排除吸入管路和泵内空气;
(4)检查泵和电机联接螺栓的松紧程度和泵周围的安全情况,使泵处于准备起动状态;
(5)起动电机,待泵运转正常后,打开压力表旋塞,慢慢开启泵出口闸阀,直到压力表指针指到所需压力为止(按出口压力表读数控制泵给定的扬程)。
2、运行
(1)该管道离心泵靠泵内的平衡机构平衡轴向力,平衡装置内有平衡液体流出,平衡液体通过平衡水管接至进水段,或在平衡室外设计一短管,平衡液体经短管流向泵外。为保证泵正常运行,平衡水管不允许堵塞。
(2)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仪表读数,轴承温度、填料漏水和温度及泵的振动和声音等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轴承温升变化反映了泵的装配质量,轴承温升不得高于环境温度35℃,轴承的温度不得高于75℃;
(4)泵转子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轴向游动,轴向窜动应在允许范围内,应保证电机和水泵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间隙值;
(5)泵在服役期间应定期检查叶轮、密封环、导叶套、轴套、平衡盘等零件的磨损情况;磨损过大时应及时更换。
3、停机
(1)停机前应先关闭压力表的旋塞,慢慢关闭出口闸阀,待泵停稳后再关闭泵的吸入阀(如果装有吸入阀时);
(2)如长期停用,应将泵的进水段、中段、出水段下方的放水旋塞全部卸下,放掉余水,并将泵拆卸清洗上油,包装保管。
管道离心泵的流量大小可通过出口阀门来调节。
对于出水管路安装闸阀的水泵装置来说,把闸阀关小时,在管路中增加了局部阻力,则管路特性曲线变陡,其工况点就沿着水泵的Q-H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待气体密度达到机械真空泵的工作范围而被抽出,从而逐渐获得高真空。闸阀关得越小,增加的阻力越大,流量就变得越小。这种通过关小闸阀来改变水泵工况点的方法,称为节流调节或变阀调节。
关小闸阀,管路局部水头损失增加,管路系统特性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水泵工况点也向左上方移动。2、从驱动端拆卸轴承拧松轴承端盖上的六角螺母,并取下轴承端盖。闸阀关得越小,局部水头损失越大,流量也就越小。由此可见节流调节不仅增加局部水头损失,而且减少了出水量,很不经济。但由于其简便易行,在小型水泵装置和水泵性能试验中应用较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