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流经地区的不同, 河流大体上分为山区河流及平原区河流两大类。 由于所处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其具有各自的特点。山区河流的河床由水流不断的纵向切割和横向拓宽形成, 平面形态十分复杂。 平原区河流的河床演变主要体现在河槽中成型堆积体的发展和变化上,汛期淤积壮大,枯季冲刷萎缩,还会发生平面位移;与此相应,中水河槽的平面外形也会发生变化,河岸在有些地方会蚀退,而在另一些地方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区域评估

按流经地区的不同, 河流大体上分为山区河流及平原区河流两大类。 由于所处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其具有各自的特点。山区河流的河床由水流不断的纵向切割和横向拓宽形成, 平面形态十分复杂。 平原区河流的河床演变主要体现在河槽中成型堆积体的发展和变化上,汛期淤积壮大,枯季冲刷萎缩,还会发生平面位移;与此相应,中水河槽的平面外形也会发生变化,河岸在有些地方会蚀退,而在另一些地方则会淤长。评价中,应注重河流类型和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分析河床演变过程和趋势。
应掌握河流相关规划, 尤其涉及不同地域时,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划,应、详细调查了解防洪评价区域评估规划的情况,包括综合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整治规划及相关城市规划等,对桥梁建设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分析要、深入、到位,确保桥梁建设符合规划要求,从而保证评价、客观。
拟建项目涉及的水利规划是《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涉及淠河治理工程。根据规划东淠河河道拟建橡胶坝址段为2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 4730m3/s,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 1.5m 超高确定。拟建的橡胶坝设计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布置在河道主河槽内,橡胶坝的建设不会影响两岸堤防的高度,能够满足现有水利规划的要求。
橡胶坝设计所采用的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采用标准符合河道规划的行洪要求;结构型式及工程布置不影响规划河道堤防实施,满足防洪标准及有关技术、管理等要求。
高桥湾胶坝的控制运行方案以坝址上游佛子岭水库和梁家滩橡胶坝的联合调度运行为基础,建立联动机制。洪水由上游佛子岭水库至高桥湾橡胶坝传播时间约为 2.6h,高桥湾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高桥湾橡胶坝的坝袋排水时间为 2.5h。根据以上情况,通过合理的调度使高桥湾橡胶坝在洪水到来之前完全塌坝,可以满足河道防洪要求。

评价重点:
(1)选址。①穿 河、穿堤建筑物的布置应尽量与河道或堤防正交。工程穿越河流长度,可减小对周边环境及水体的影响。②港口、码头、水下建筑物及引水建筑物等处,是人员与作业活动频繁之地,为了穿越管段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根据《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第3.3.8条和《人民共和国石油管道保》第 三章管道运行中的保护有关规定,穿越建筑物与上下游相邻的港口、码头、水下建筑物或引水建筑物等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
(2)埋深要求。①穿河建设项目的埋深应满足防洪和航运的要求,应在相应设计洪水的冲刷深度以下,并根据防洪评价报告的冲刷计算结果,结合河床地质条件和穿越施工方式,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安全埋深。②对于重要堤段或险工险段,宜采用动床河工模型试验或水沙数学模型分析确定。③依据《防洪标准》(GB50501-94)第5.5.2条及《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第4.1.2条:挖沟 埋设穿越管段管顶的埋深,应根据穿越工程等级与相应设计洪水冲刷深度或疏浚深度要求确定,并符合表2的埋深。④定向钻敷设穿越管段管顶应埋置在河流冲刷线2.5m 以下,且穿越管段管顶到河床底部的距离不应小于 6m。对防洪等级高 的 河 流,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类别,适 当 增 大
埋深。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