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牛节能加热圈、注塑机节能发热圈为什么比电阻式电热圈,电磁加热圈更加适合注塑机节能改造?
电阻式电热圈需要克服导体的阻力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接触传导方式进行传递,导致大量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热效率低,环境温度高。电磁加热由LC并联谐振产生,通过料筒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使塑料受热熔解。
电磁加热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金属料筒自身发热,并且可以
注塑机节能加热圈生产厂家
汉牛节能加热圈、注塑机节能发热圈为什么比电阻式电热圈,电磁加热圈更加适合注塑机节能改造?
电阻式电热圈需要克服导体的阻力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接触传导方式进行传递,导致大量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热效率低,环境温度高。电磁加热由LC并联谐振产生,通过料筒切割磁力线,产生涡流使塑料受热熔解。
电磁加热技术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金属料筒自身发热,并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料筒外部包裹一定厚度的隔热保温材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提高了热效率,因此节电效果十分显著。但另一方面,电磁感应加热圈是由高频电流通过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分别将各段电磁加热圈逐个通电时,磁通量密度会显著增大,当磁场强度到达一定量时会对人体神经系统构成危害。3、因为不需要介质进行热传递,因此不受对流或者是否接触的影响。
此外,电磁感应加热圈产生的高次谐波对电网存在谐波污染,冲击电网,造成电网的功率损耗增加、设备寿命缩短和不安全运行。同时,电磁加热还对周边的精密仪器带来不良影响,如测温热电偶、位移传感器、注塑机控制器,则会出现温度波动、位置跳动、控制器失控等现象。该电热圈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较好的节能效果及较低的表面温度,是目前塑机行业用于料管加热的的加热器。
汉牛节能加热圈、注塑机节能发热圈特点
注塑机节能发热圈一般由纳米电热层、隔热层、外壳、防辐射涂层等部分组成。通上交流电后,电热圈自身变成远红外辐射热源,热转换率在98%以上。此外,的单向发热设计可以牢牢地锁住热量,防止散发到空气中,显著的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由于电阻式加热圈与红外电热圈都属于直热型发热圈,不产生谐波,对电网无不良影响。可见,节能率不是电热圈综合能效的参考标准,安全性更是注塑机企业在做出购买决定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红外辐射加热管的热惯性小,通电后1~2秒可达额定功率的50%左右,约2~4秒钟后即可全功率运行,升温、降温迅速准确。在电热节能改造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伺服控制技术,注塑机性能将得到实际意义上的大飞跃。
2013年主要东莞市经信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用5年时间(2013年-2017年),引导企业完成1万台注塑机的伺服节能改造或更新,2013年-2017年分别完成1000、2500、2500、2000、2000台注塑机的伺服节能改造或更新。目前已已经超额完成既定任务。料斗干燥机节能加热棒的推出,汉牛成为国内可以生产加热圈、加热棒的电热整体节能服务公司。
东莞作为国内塑胶制品大城,纳米红外节能加热圈在东莞的推广和应用显得特别有市场前景。经过测算,注塑机在经过伺服节能改造后,在整机用电中,注塑机的电热可以高达50%以上。以一台海天的250T机型为例,总机功率33KW,其中电加热圈的功率在16KW以上,加上料斗干燥机的功率在4KW左右,电机的总功率也就在13KW左右,可以从功率分析看到,电加热圈的功率超过了电机的功率,而且电机功率和电热圈的工作负载接近,因此加热圈的用电量甚至是超过了电机的功率。这种结构上的升级,验证了汉牛科技创始人熊定生所提到的“节能加热圈还需要进入关可保温、开可散热的攻守平衡模式。
目前,笔者作为东莞节能加热圈(纳米红外加热圈)的服务商,从目前所接触到的客户来看,安装节能加热圈的比例甚至不到10%,也就是说还有至少超过9万台注塑机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照平均吨位250T来计算,合计改造的功率超过16KW*90000=1440000KW。按照年度7200小时计算,按照25%的平均工作负载计算,年用电量接近2.59亿度电。答:成本对价格会有影响,因为我们的电阻丝和高校合作进行了纳米处理,成本有所提升,加上我们的保温棉里面加了一些航天用的气凝胶,气凝胶是迄今为止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这个材料的价格,1KG差不多就是几千元,所以成本会比市面上的很多电热圈高。按照平均50%节电率,东莞的用电量在保证原产值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用电1.3亿度电,年节约用煤1600万吨(1度=0.1229千克煤)。
汉牛注塑机红外节能加热圈!
:节能率30%,吉仕科承担所有改造费用,并恢复原工况。
高回报:约9-12个月收回全部投资。
降室温:环境温度降低5℃-10℃。
提供:纳米远红外加热节能圈、纳米红外加热圈节能、远红外加热节能圈、抽粒机加热节能、发热圈远红外节能等;
节能率30%-70%,9-12个月左右收回投资;间接收益:车间温度降低,节省降温费用;发热圈不用频繁更换,效率提高;
工作状况优越,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更能留住员工,创造更大的效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