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扦插过程问题分析
环剥法(圈皮)为什么成活率较高
枝条的结构主要分内部木质和外皮两大部份,水份和微量元素等由根部吸收,通过内部木质管道向上输送,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则由外皮组织向下输送。圈皮就是截断向下输送营养的管道,让营养在断口处累积,提前愈合并产生结缔组织,扦插到土里时,避过了受泥土细菌的风险(是由外皮开始的),而且营养充足,出芽也快。
开封2公分月季树批发
月季扦插过程问题分析
环剥法(圈皮)为什么成活率较高
枝条的结构主要分内部木质和外皮两大部份,水份和微量元素等由根部吸收,通过内部木质管道向上输送,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则由外皮组织向下输送。圈皮就是截断向下输送营养的管道,让营养在断口处累积,提前愈合并产生结缔组织,扦插到土里时,避过了受泥土细菌的风险(是由外皮开始的),而且营养充足,出芽也快。
理论上圈皮后停枝时间越长,累积的养份就越多,但不能无限期延长,1-3周内剪下扦插适合,因为植株长时间没收到截流枝条向下输送的养份时,它会认为这株干已经老化或接近,不再或减少向上提供水份和其他元素,转移到别处加速新芽的启动,例如枝干的下半部份,所以圈皮后停枝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得到的水份营养会越来越少,而光合作用和新芽启动又大量耗损内藏的养分,强枝结果变成弱枝。
月季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夏季炎热,特别是雨季,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月季的正常生长、正常开花和美观程度。在夏季要及时防治各种病害。
1.黑斑病。主要侵染月季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紫色,病斑边缘呈状,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幼枝和花梗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微下凹。严重时,植株中下部的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叶。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8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因潮湿的叶片易引起病菌侵入,故灌溉时不要采用喷灌,是滴灌或沟灌,选择晴朗的天气,以保持叶片干燥。为提高月季的抗性,可多用磷钾肥作为追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植株间不要过密,保持一定的通风透光性,降低病菌的侵入,减少感病机会。及时摘除病叶、带病枝条,并集中销毁。
月季播种
2-3月取出沙藏的种子,用60-70 ℃热水浸半分钟,再用冷水浸2-3小时,然后播种。树状月季批发一般每平方米撒播种子2.5公斤。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用木板压平,然后覆盖一层细沙,其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再覆盖稻草,然后浇透水。播种后,在苗床上搭好弓形竹架,盖上塑料薄膜,以利保温保湿,促使种子提早发芽,一般播种后30-50 天即可发芽出土。月季苗出土后要勤加管理,晴天薄膜要日揭晚盖,及时补充水分,以促进芽苗生长。
月季幼苗出土后15天,待长出3-5片真叶时,即可移植上袋。移植前先在沙床浇透水,起苗时用竹签将芽苗轻轻撬起,尽量不伤须根,使根系多带细土,随起苗随移苗入袋。移植时用竹签在容器袋打孔栽植,然后幼苗放入栽植孔,用手在苗旁回土压实,使根土密接,防止栽植过深、窝根、断根或露根。移植后随即浇透水,以提高成活率。移植宜在傍晚进行。
藤本月季冬天落叶吗,藤本月季是落叶植物,也就是说在温度降低的时候,藤本月季是会落叶的,这一点和其他灌木类月季是一样的,像南方地区,比如海南等,藤本月季会有不落叶的情况的,不过这不是好现象,因为月季需要冬天休眠,这样来年才能开花好,所以海南地区种月季不好种,很多月季不容易开花,或者开花少。
藤本月季和灌木月季在管理方式上,区别就是修剪,灌木月季有时候会重剪,而藤本月季则不需要,一般来说藤本月季还是新枝条开花的习性。所以要打破顶端优势,不然就枝条顶端的几个芽点萌发成枝条,就稀稀拉拉开几朵花,就显不出藤本的壮观了,因为对于藤本冬剪,把主枝条顶端十公分二十公分左右剪掉,开过花的侧枝保留三个左右芽点,基部过于细弱短小的枝条去掉,靠近墙面或者栅栏就采取类似孔雀开屏的方式展开,让枝条尽量倾斜或者水平;
花柱的花就盘旋着绕上去,边绑边绕,对于超过花柱范围的枝条剪掉就是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