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爸爸,你怎么老是打不赢我?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宏润教育VIP学员的案例,由我们家庭教育刘炜焱老师亲自上门家访服务的VIP①家庭。
家中有两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子。孩子妈妈在帮孩子洗澡的时候,经常发现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才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跟别人,在小区也经常与别的孩子,惹
小孩子家庭教育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爸爸,你怎么老是打不赢我?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宏润教育VIP学员的案例,由我们家庭教育刘炜焱老师亲自上门家访服务的VIP①家庭。
家中有两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是一个五岁的男孩子。孩子妈妈在帮孩子洗澡的时候,经常发现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才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跟别人,在小区也经常与别的孩子,惹事,抢别人东西。
有一次孩子在小区里面玩,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打篮球,孩子就跑过去抱着那个篮球撒腿就跑,他跟别人讲这个球是我的这个球是我的。父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在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让孩子能够笑着面对生活与学习。结果,打篮球的男孩子跑过来去抢他的篮球,孩子就敢直接冲上去,跟这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打一架,反正打得赢也打,打不赢也打,反正就是要。
后来刘老师去做家访,在和孩子互动交流的时候就孩子就问了刘老师一个问题:“叔叔,我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外面跟人经常打不赢,但是,我在家里,我爸长得牛高马大,都打不过我啊?”
给家长'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
有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提早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孩子青春期,你一定要做的事
01要改变教育模式
早年你可以说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到这个阶段不要这样了。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长则要暗中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是表面上开始放手。
02把孩子当作同事一样尊重对待
有的女孩子也是这样。有一个单亲妈妈看女孩子日记,结果孩子离家出走,妈妈很着急。那时候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我和这位妈妈有一个连线,妈妈问我怎么办。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事在办公桌放一本日记你会翻看吗?她说不会。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洪兰女士在TED演讲时,曾从科学的角度阐明:从人类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全家。那你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她说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03让他参与家庭大事
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作为家长,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顾,周六、周日让孩子照顾,这样你老了他也会照顾你。
04从孩子的态度中
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问题
当孩子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现。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头吃。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05关注孩子好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
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