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
外径千分尺定做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

有些千分尺为了防止手温使尺架膨胀引起微小的误差
有些千分尺为了防止手温使尺架膨胀引起微小的误差,在尺架上装有隔热装置。实验时应手握隔热装置,而尽量少接触尺架的金属部分。使用千分尺测同一长度时,一般应反复测量几次和不同位置,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由于磕碰引起测杆不能上下灵活自由落下了,就可能是测杆上下套筒
由于磕碰引起测杆不能上下灵活自由落下了,就可能是测杆上下套筒的不同轴或者测杆微量弯曲变形。修理时先把测力弹簧取下,用小木棍在上测帽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轻击,边敲击边推动测杆,若有一个方向敲击后灵活度,就在此方向多敲击几下,直至测杆能自由落下。如果多次敲击测杆还不能自由落下,就要考虑是否是测杆弯曲了,此时要先御下测杆的端块、导向杆和测力弹簧,然后再将测杆装入表体
的上下套筒中,转动测杆用小铜棒轻击,并上下推动测杆直至能灵活移动,后再装上端块、导向杆、测力弹簧。需要指出的是端块在测杆上的固定位置一定要是原先设定的位置,如果端块在测杆上有变动(上或下),会造成扇形齿轮与组合轮的啮合位置变化,使示值产生误差,调整端块在测杆的正确位置是很麻烦的,这里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在拆御端块前先在测杆的相对位置作个记号,按记号的位置安装即可。

千分尺示值误差是反映
千分尺示值误差是反映千分尺精度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种故障和缺陷的综合反映。比如:测量面的平行度,平面度不合格;测微螺杆的轴向窜动或径向摆动;测力过大或过小;刻线不以及其它结构上的各种缺陷都会造成示值误差不合格。按照千分尺修理顺序,排除了上述故障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示值误差的问题时,就要考虑对测微螺杆进行修理。调修前应检查各点示值误差的分布情况,以便找出磨损部位和确定研磨量。通常情况下,凡示值误差为正值时,此处的螺纹磨损较少;凡示值误差为负值时,此处的螺纹磨损较多。经验表明:螺纹转动较“紧”的地方,示值误差为正值;螺纹转动较“松”的地方,示值误差为负值。因此,哪个部位示值误差是正值,就多研磨哪个螺纹,使测微螺杆转动时全程松紧程度一致,从而消除不均匀磨损造成的示值误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