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的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的由来。
特色农产品生产
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
贵州简称“黔”。今贵州的部分版图,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就属于楚国的黔中地方,地域面积在今贵州的沿河到榕江以东,包括铜仁地区和黔东南部分县。秦王朝在此设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的由来。
长征文化旅游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之旅
长征文化旅游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之旅。其中主要的参观游览和纪念凭吊的景点有黔北的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乌江天险、凤凰山坟等, 黔东南的榕江大捷红七军军部旧址, 黎平会议会址, 黔东红三军建立的黔东特区根据地( 印江、德江和松桃),还有红征在贵州转战经历过的许多乡村城镇以及遗留的珍贵、红征时流传的感人故事、老百姓歌颂英勇史迹的民歌诗文等都是长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文化的宝贵资源。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各族人民创造了各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由于民族文化的交融,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各族人民创造了各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他们运用鱼、牛肉、、山蔬创造了众多佳肴,组成了千滋百味的民族菜。
贵州民族菜辣香异酸、古朴醇厚、野趣天然、风味,洋溢着浓厚的民族风情。
贵州各民族都喜食辣椒,并利用自然发酵酸烹饪的菜肴,具有一辣二酸的民族特色,可谓“辣出品位,酸出特色”。
水城特色烙锅烙锅是贵州的一种地方名小吃
水城特色烙锅
烙锅是贵州的一种地方名小吃,比较出名的是水城烙锅。大概到了清末起初使用的不带边的凹状瓦片或瓷器土坛片,逐渐改制成了中间凸状的黑砂烙锅,这种带沿的中间高边沿低的烙锅,可以让多余的油脂自动流向锅边,且随时都可以将它往原料上面浇。这时期,烙食的原料在野菜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地特产的豆腐和臭豆腐,并且在吃的时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改革开放后,烙锅以地摊的形式出现在了水城街头。后来,人们又将凸状黑砂锅改成了平底的带边生铁锅,并且是放到煤气炉上面加热。1992年后,水城烙锅破天荒地搬进了店堂,并很快形成了烙锅食街。这时已经是无所不烙了——海鲜禽畜、鸡鸭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种荤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锅中,蘸碟也比原来单一的五香辣椒面蘸碟增加了许多,像麻辣折耳根蘸水、烧青椒蘸水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