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整成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约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开张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尽量少留小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级侧枝留在同方向,以免侧枝互相交叉,影响树形和通风透光。修剪时期有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初结果树(植后3-4年)虽已结果,但生长旺盛、徒长枝多,枝梢密生,需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强扶弱,保持树体平衡;盛果期桃树,由于多
嫁接核桃树苗
多整成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约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开张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尽量少留小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级侧枝留在同方向,以免侧枝互相交叉,影响树形和通风透光。修剪时期有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初结果树(植后3-4年)虽已结果,但生长旺盛、徒长枝多,枝梢密生,需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强扶弱,保持树体平衡;盛果期桃树,由于多年结果,树势已趋缓和,徒长枝和二次枝显著减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须以短截为主,并删除过密枝和先端强枝,改善梢间光照条件;要及时更新衰弱枝。

蚧壳虫桑白蚧以若虫和成虫固着刺吸寄主汁液,虫量特别大,有的完全覆盖住树皮,相互重叠成层,形成凸凹不平的灰白色蜡物质,排满泄粘液污染树体呈油渍状,被害枝条发育不良,重者整枝或整株枯死,以2-3年生枝条受害重。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受精雌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介壳下,产卵后干缩。若虫5月初开始孵化,比较整齐,若虫从母全介壳下爬出后在枝干上到处乱爬。几天后固定不动,并开始分泌蜡丝,脱皮后形成介壳,把口器刺入树皮下汁液。2℃以下的积温来表示,大部分品种的需寒量为500~1000小时。雌虫二次脱皮后变为成虫,在介壳下不动,雄虫二次脱皮后变为蛹,在枝干上密集成片。6月中旬第yi代成虫开始。6月下旬开始产卵。第二代若虫期在8月份,若虫期30-40天,第二代雌成虫发生在9月份,交配受精后,在枝条上越冬。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果树休眠期用硬毛刷或钢丝刷刷掉越冬雌虫;剪除受害严重的枝条。药剂防治,发芽前喷5-7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在各代若虫孵化期(5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喷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或5%2000倍,或90%敌虫800倍,速蚧杀1500倍。在药剂中加入0.2%中性洗衣粉,可提治效果。
栽培特点
桃苗桃原产我国海拔较高,日照长、光照强的西北地区,适应于空气干燥、冬季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因此桃树喜光、耐旱、耐寒力强。温度是影响桃树分布的因素,在陕甘宁地区和新疆南部、东北吉林,冬季温度在-23~-25℃以下时容易发生冻害,早春晚霜危害也时有发生,防冻防霜至关重要。谢花后或麦收前,在螨害不严重的情况下,喷迟效性杀螨剂,如5%尼索朗乳油3000倍,或螨死净水悬浮剂2000-3000倍。在南方冬季三个月平均气温超过10℃的地区,多数品种落叶延迟,进入休眠不完全,翌春萌芽很迟,开花不齐,产量降低。栽培时要注意桃树的需寒量,不同品种对低温的需求量差异很大,一般用7.2℃以下的积温来表示,大部分品种的需寒量为500~1000小时。桃树怕渍涝,淹水24小时就会造成植株,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微酸性土壤为理想。

桃树木腐病又称心腐病,主要危害桃树的枝干和心材,引起心材腐朽。病原菌在受害枝干的病部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担孢子,借风雨传播飞散,经锯口、伤口侵入。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有时为白色,有短柄,直径4厘米,早春开花。发病树木质部变白疏松,质软且脆,腐朽易碎。常导致树势衰弱,叶色变黄或过早落叶,引起产量降低或不结果。
药剂防治:桃红颈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所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减少其危害所造成的伤口,便可减轻病害的发生。传统文化将世界上的物质都用“五”来概括:五行、五脏、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音、五气、五色、五味、五官、五体、五志……。在桃树萌芽前全树均匀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铲除浅层病菌。对锯口涂抹愈伤防腐膜,可保护伤口不受病菌的侵染,有效预防木腐病的发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