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红铜
无氧铜(TU1、TU2和高纯、真空无氧铜)、脱氧铜(TP1、TP2)、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种铜(铜、碲铜、银铜)四类。紫铜的电导率
和热导率仅次于银,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器材。
铜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也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
工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我公司生产的电工铜排具有电阻率低、可折弯
汽车模具配件型号
电极红铜
无氧铜(TU1、TU2和高纯、真空无氧铜)、脱氧铜(TP1、TP2)、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种铜(铜、碲铜、银铜)四类。紫铜的电导率
和热导率仅次于银,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器材。
铜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也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
工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我公司生产的电工铜排具有电阻率低、可折弯度大等优点,表面光滑、清洁、无裂纹、起皮、气
泡、夹杂物等缺陷,内部无气孔、分层、夹杂。电导率在57s/m以上,导电率在98%以上。
铜排又称铜母线、铜母排、铜汇流排、接地铜排或导电铜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为矩形或倒角(圆角)矩形的长导体,在电
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
由于铜的导电性能等优于铝,铜排在电气设备,特别是成套配电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铜排主要是用在一次线路上(大电流
的相线、零线、地线都会用到铜排),在电柜上较大电流的一次元器件的连接都是用铜排,比如一排电柜在柜与柜之间连接的是主
母排,主母排分到每面电柜的开关电气(隔离开关、断路器等)上的是分支母排。铜排有镀锡的也有裸铜排,在电柜中铜排连接处
一般都要做镀锡处理和压花处理或者加导电膏。空于处就有加热缩套管防护,也有些是用绝缘油漆的。用铜排主要考虑的是载流
量,根据电流大小选用适合的铜排,连接处的螺丝一定要上紧,否则电流大时会出现烧熔铜排的可能。
紫铜镀锡后,使紫铜具有了均匀的保护层,足以抵抗大气和淡水的侵蚀,达到化、耐碱、耐腐蚀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几倍乃至十几倍,
大大提高了紫铜的使用寿命,对紫铜的保护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电极红铜
磷青铜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零件和弹性元件。电脑连接器,手机连接器,高科技行业接插件,电子电气用弹簧,开关,电子产品的插槽、按键、电气连接件,引线框架,振动片及端子等 磷青铜有更高的耐蚀性,损,冲击时不发生火花。用于中速、重载荷轴承,工作温度250℃。具有自动调心,对偏斜不敏感,轴承受力均匀承载力高,可同时受径向载荷,自润滑无需维护等特性。锡磷青铜是一种合金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不易发热、确保安全同时具备很强的性。瑞典产碳化物分布极均匀,损,高韧性,易加工,热处理尺寸稳定。锡磷青铜的插孔硬连线电气结构,无铆钉连接或无摩擦触点,可保证接触良好,弹力好,拨插平稳。该合金具有优良机械加工性能及成屑性能,可迅速缩短零件加工时间等。 口琴也常用磷青铜作为音簧材质。 磷青铜和黄铜的区别磷青铜 含2%~8%锡、0.1%~0.4%磷,余为铜的铜合金。主要用作零件和弹性元件。 黄铜 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殊黄铜。如由铅、锡、锰、镍、铅、铁、硅组成的铜合金。黄铜有较强的性能 2%~8%锡、0.1%~0.4%磷,余为铜的铜合金。
40Cr——使用广泛的钢种之一,属合金结构钢
主要特征: 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度及低的缺口敏感性,淬透性良好,油冷时可得到较高的疲劳强度,水冷时复杂形状的零件易产生裂纹,冷弯 塑性中等,回火或调质后切削加工性好,但焊接性不好,易产生裂纹,焊前应预热到100~150℃,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还可以进行碳氮共渗和高频表面淬 火处理。在硫酸介质中:在小于80%浓度的硫酸中(室温)年腐蚀深度为0。
应用举例:调质处理后用于制造中 速、中载的零件,如机床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针套等,调质并高频表面淬火后用于制造表面高硬度、的零件,如齿轮、轴、主轴、曲轴、心轴、套筒、 销子、连杆、螺钉螺母、进气阀等,经淬火及中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中速冲击的零件,如油泵转子、滑块、齿轮、主轴、套环等,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用于制造 重载、低冲击、的零件,如蜗杆、主轴、轴、套环等,碳氮共渗处即后制造尺寸较大、低温冲击韧度较高的传动零件,如轴、齿轮等。现代的管带式散热器,用黄铜带焊接成散热器管子,用薄的铜带折曲成散热片。
2.淬火温度过高
这是由工艺设置温度不当或控温系统误差造成,应当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
3.过回火
这是由回火温度设置过高、控温系统故障误差或炉温过高时入炉造成,应当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不高于设置炉温装入。
4.冷却不当
原因是预冷时间过长,冷却介质选择不当,淬火介质温度渐高而冷却性能下降,搅拌不良或出槽温度过高等。
解决措施:出炉、入槽等要快;掌握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油温60-80℃,水温30℃以下,当淬火量大而使冷却介质升温时,应添加冷却淬火介质或改用其它冷却槽冷却;加强冷却剂的搅拌;在Ms+50℃时取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