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景观的设置
观赏点与景物的距离
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园林类型,不同规模,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型的自然山水园林中,视距在200m以内,人眼可以看清主景中单体的建筑物;200~600m之间,能看清单体建筑物的轮廓;600~1200m之间,能看清建筑物群;视距大于1200m,则只能约略识别建筑群的外形
园林设计收费
视觉与景观的设置
观赏点与景物的距离
园林景观设计中,观赏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的园林类型,不同规模,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型的自然山水园林中,视距在200m以内,人眼可以看清主景中单体的建筑物;200~600m之间,能看清单体建筑物的轮廓;600~1200m之间,能看清建筑物群;视距大于1200m,则只能约略识别建筑群的外形。
据统计,大型景物,合适视距为景物高度的3.5倍;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的3倍。一般情况,广场的尺度为园林建筑或园林雕塑作品的2~3倍,以满足园林建筑、园林雕像的艺术形象连同周围景物能完整地被游人观赏。
街道景观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同时作为小城镇街道的美化剂,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元素存在,同时代表了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关于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功用性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当我们重新回到某条街道的时候,就会回忆起在其中遇见的一些人和发生的一些故事,街道景观记录着城镇的历史,能够充分体现出城镇的文化和特色。街道景观的建设越来越注重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要求不仅要结合城镇原有的地貌、地形,还要体现城镇独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样的街道景观才会是独树一帜的,才会具有生命力。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行道树和绿化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改善城镇的环境,增添城镇的活力,还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电话亭、路灯、花坛、指示牌及垃圾箱等公共基础设施,也是街道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不见,此外,还有地面的铺装和停车设施等,这些共同组成了城镇街道的景观环境。

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通过景观空间的封闭与开放、连续与有序、对比与尺度,实现对居民行为心理的调控。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
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花园风水植物包括:一、棕榈树:又称棕榈树,具有观赏价值,有树干和庭院支柱。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的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