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重钙的加工主要是通过机械破碎、研磨的方法实现;
轻钙的生产是通过化学反应沉淀后制取的,后者比前者的工艺复杂得多,要求也相应严格得多,因此同等粒径的重钙要比轻钙便宜30%左右,如果性能允许选择重钙更经济便宜。
改
重钙对拉伸强度较好,使用重钙塑料加工流动性要好一些,而且粒径较小的重钙填充塑料性能也较好;
轻钙对冲击强度和刚性较好,一般用轻钙的塑料表
重质碳酸钙厂家报价
价格
重钙的加工主要是通过机械破碎、研磨的方法实现;
轻钙的生产是通过化学反应沉淀后制取的,后者比前者的工艺复杂得多,要求也相应严格得多,因此同等粒径的重钙要比轻钙便宜30%左右,如果性能允许选择重钙更经济便宜。
改
重钙对拉伸强度较好,使用重钙塑料加工流动性要好一些,而且粒径较小的重钙填充塑料性能也较好;
轻钙对冲击强度和刚性较好,一般用轻钙的塑料表面更光滑一些,而且密度会低一些。
色光可控度
色相为颜色的主色调,而色光为颜色的余光。不同晶型的粉体具有不同的色相,碳酸钙具有三种不同的晶型,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色相。
对于重钙而言不同产地碳酸钙所发出的底色不同,破碎和细化也不会改变,如四川碳酸钙底色发蓝色、广西碳酸钙底色发红色、江西碳酸钙底色发青色等等;
而对于轻钙,在合成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其产生晶型的种类,进而控制其色光的类型。在具体配色时,碳酸钙的色光要与主着色剂色相一致。
pH值
重钙的pH值为8-9;
轻钙的pH值为9-10。
纵观塑料行业使用碳酸钙的历史,可以认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塑料工业起步以来,碳酸钙的应用就始终伴随着塑料加工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碳酸钙在塑料中应用的思路得益于轻质碳酸钙在橡胶材料及制品中的应用经验,这也是为什么轻钙的使用要早于重钙,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缘故。这些碱式碳酸钙还没有来得及变化,进入下道工序,当进入回转烘干机后,温度升高碱式碳酸钙分解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使碱度偏高。
上世纪八十年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资源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重质碳酸钙的加工和应用迅速兴起,以填充母料为代表的大量使用重质碳酸钙的历史时期来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钙的加工出现飞跃,粒径在10μm以下的超细重钙开始进入市场,重钙与轻钙并用,不同粗细范围的重钙并举的第三阶段开始。★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简称轻钙,是用化学方法加工制得。到2015年,纳米碳酸钙实现产业化,为碳酸钙在塑料中的应用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碳酸钙作为塑料常用的粉体材料具有许多其它粉体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如白度高、易表面有机化处理、对加工设备及模具的磨损轻、成型加工流动性好等,加之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成为塑料加工行业的无机矿物粉体材料。依据目前塑料加工企业的思路和经验,在选用碳酸钙时所考虑的因素构成对碳酸钙的基本要求。比表面积普通重钙的比表面积一般为1m2/g左右,重质微细碳酸钙比表面积为1。
一、价格低廉
尽管碳酸钙相对合成树脂其价格已十分低廉,相对其它任何一种粉体材料也称得上物美价廉,但因供应商多,企业仍然对价格敏感,在可以使用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
二、白度越高越好
碳酸钙本身的色泽较之其它无机矿物粉体材料都要白,从具体数值上说达到90度就可以了,白度对填充塑料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塑料加工企业仍然希望白度越高越好是基于
二、食品级碳酸钙特点
1、高纯度且无有害物质
高纯度(99%以上)高白度,几乎无杂质成分,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能通过食品安全检测。
2、加工过程清洁无污染
与工业级碳酸钙在生产上,对于矿石原料的要求不同,用作生产食品级碳酸钙的矿石必须是高质量高含量的矿石,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有污染和杂质,包装过程中也要保证清洁无污染。
3、相较于工业碳酸钙更为昂贵
质量好,纯度越高,白度越高,目数越高,价格越贵。所以食品碳酸钙的价格比工业碳酸钙的价格贵好几倍。市场上有一种是通过珍珠,贝壳,珊瑚,蛋壳等生物中,经过加工生产获得的生物食品级碳酸钙,这种碳酸钙的成本会更高,价格也相对更贵。
三、食品级碳酸钙质量标准
碳酸钙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其质量标准也越来越严格。《GB 1886.214—2016》规定了食品级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其主要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如下:
1、碳酸钙含量(以干基计)。要求在98.0%~100.5%之间。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4检测或按照络合滴定法检测。
2、盐酸不溶物含量。要求不超过0.2%。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5重量法检测。
3、游离碱含量。要求通过试验。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6酸碱滴定法检测。
4、镁和碱金属含量。要求不超过1%。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7重量法检测。
5、干燥减量含量。要求不超过2.0%。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8 干燥减量的测定。可使用WL-90水分仪进行检测,测试结果与《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8保持一致。
6、重金属含量。要求每千克不超过300毫克。按照《GB 1886.214—2016》附录A中A.9比色法检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