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想要好脾气,先学会认同
育儿、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曾在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大宝6岁时上滑冰课评估没过,于是发脾气大哭,爸爸怎么劝也没劝好。 陈忻先理解和认同他的情绪,说:大宝啊,妈妈很理解你现在很难过。
得到理解的孩子往往会更加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委屈,哭得更厉害了。 于是她说:如果你要哭,你就哭一阵子,妈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广东幸福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想要好脾气,先学会认同
育儿、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曾在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大宝6岁时上滑冰课评估没过,于是发脾气大哭,爸爸怎么劝也没劝好。 陈忻先理解和认同他的情绪,说:大宝啊,妈妈很理解你现在很难过。
得到理解的孩子往往会更加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委屈,哭得更厉害了。 于是她说:如果你要哭,你就哭一阵子,妈妈先下去吃饭,等下来找你。
这其实就是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你可以有情绪,你可以哭。 得到理解和接纳后的大宝,边哭边喘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
她趁机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想办法。 她说:爸爸说你总是滑得太快,其实慢下来就好了……
嘿,你猜我想到了什么?我想到怎么帮助你了!我给你一个能让你慢下来的橡皮筋。 她去拿了一根皮筋,告诉孩子这是一根魔法皮筋。
妈妈把皮筋套在你手腕上,你滑冰的时候,这个橡皮筋会提醒你:慢一点~慢一点~~
随后,孩子的思路就转移到了解决问题上,他的情绪就能逐渐平复。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别着急给孩子讲道理,先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平复他们的心情。 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引导孩子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式家庭教育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从孩子3岁左右开始家长就会将其送去上学,然后开始全年无休的“学习”。
除了在幼儿园或学校的学习之外还有早教班、舞蹈班、英语班、绘画班、写作班等等,周六周日也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生怕一不小心就没教育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位家长朋友就是这样,她家女儿读三年级,她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做饭、收拾,平时接送上下学已经占去了很长时间,可每天还得在放学之后送去兴趣班,回家之后辅导作业,各个群里打卡、签到、交作业等等,一晃眼十一二点了。
其实,很多家庭都是如此,整日忙得焦头烂额,妈妈像陀螺一样团团转,随时可能情绪暴走;老爸不知所措,无助而绝望;孩子高压生活,要么太懂事,要么太。
也就是我们曾听说的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的资源,认为名校、名师、名辅导,就是对孩子的付出。
但其实,这种付出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感动”。
家长们费劲力气,并没有让孩子心存感激,家长假装教育,孩子假装应付,终就会陷入家庭教育的尴尬境地。
对孩子的尊敬不会影响父母的威严,让孩子明白尊敬是的品格。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没有必要强迫自己时刻都处在的状态,但是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度过的美好时光。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候,不要总玩手机或者想别的事情。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参与进去,与孩子一起聊天互动。
享受陪伴的关键是陪伴自己,父母可能对孩子做的事没有兴趣,但这并不妨碍自己和孩子的交流。 因为游戏是陪伴的手段和方法。 家长只要和孩子们交流,就能理解他们的世界观,理解孩子的世界,理解他们的幸福和烦恼。
停下思考专心陪伴孩子,就会发现做这些事情能够带来无限的乐趣。
父母有选择孩子的权利,决定后承担作为父母的责任,今后的日子要做什么必须考虑孩子。
身为父母其实教育孩子的基本信条很简单,让孩子更快乐,让自己更舒适。家长要经常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和孩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