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明硅酸钠和无碱速凝剂两者的不同作用,通过密度比g/g0的测定,基准混凝土28天的抗压强度损失是由于相应较低密实度值所致。众所周知,密度每降1%,由于较低密实度形成的孔隙抗压强度降低约5%~6%。因此掺12%硅酸盐喷射混凝土(表3)密实度g/g0为0.94,抗压强度降低30%~36%。这个数值比掺硅酸钠喷射混凝土与未掺速凝剂在模子中成型充分捣实的基准混凝土
28天
混凝土速凝剂
为了说明硅酸钠和无碱
速凝剂两者的不同作用,通过密度比g/g0的测定,基准混凝土28天的抗压强度损失是由于相应较低密实度值所致。众所周知,密度每降1%,由于较低密实度形成的孔隙抗压强度降低约5%~6%。因此掺12%硅酸盐喷射混凝土(表3)密实度g/g0为0.94,抗压强度降低30%~36%。这个数值比掺硅酸钠喷射混凝土与未掺速凝剂在模子中成型充分捣实的基准混凝土
28天的实测值(55%)低了许多,这就意味着,除了未完全捣实影响因素外,为了解释测定的强度损失,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这可能是加入硅酸钠速凝剂后熟料相中的C3S和C2S水化速度降低所致。
由于加入无碱速凝剂,在喷射时混凝土工作性较好,无碱速凝剂喷射混凝土密实度较高(0.97~0.98), 28天时测定的强度损失是等于或稍预计值(10%~18%),这就意味着无碱速凝剂不会使水泥后期强度下降。反之,预计密实度降低(表2),但28天的强度损失较低可能是由较高的水泥程度来部分补偿。
复合使用炳烯酸超塑化剂、硅灰和无碱速凝剂,使用30%粉煤灰或50%矿渣取 代硅酸盐水泥的混合硅酸盐水泥,可以生产出低W/C的高坍落度、高强度、密实度高和耐久性好的喷射混凝土。在施工中,坍落度损失小,回弹少和碱性危险低是这种喷射混凝土另外一些重要性能。
速凝剂的主要品种及其组成
速凝剂种类繁多,根据性质与状态,大致可以分为碱性粉状、碱性液态、无碱(低碱)粉状和无碱(低碱)液态四大类速凝剂。
碱性粉状速凝剂
主要速凝成分为铝酸盐、碳酸钠和生石灰。国外研究较早的产品主要有日本的海德库斯、前联邦德国的Isocrete等,而我国较传统并有代表性的主要是“红星Ⅰ型”、“711型”和“782型”三种速凝剂。
“红星Ⅰ型”速凝剂由铝氧熟料、碳酸钠、生石灰,按质量比1:1:0.5的比例配制而成,其细度接近于水泥。成分中铝酸钠占20%、氧化钙占20%、碳酸钠占40%,其余为无速凝作用的硅酸二钙、硅酸钠和铁酸钠等成分。
速凝剂的作用是使混凝土喷射到工作面上后很快就能凝结,减少回弹损失,防止喷射混凝土因为重力引起脱落,提高在潮湿或者含水岩层中使用的适应性能。速凝剂能显著缩短混凝土由浆体变为固体所需的时间,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使之失去流动性并硬化。
环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无损失,喷射回弹损失小,节约了材料用料,喷料粘性好,一次喷层可达到设计厚度。一次喷拱为10~15cm,侧壁可达20cm以上,回弹量平均为20%,工作面粉尘浓度低,可见度好。
一般速凝剂有以下几种性能,
1、使混凝土喷出后3~5min内初凝,10min内终凝。
2、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降低不能太大(小于30%)。
3、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黏度,防止回弹过高。
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从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企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从事特种外加剂及高铁建设特种材料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民用建筑、干混砂浆、水泥及预制构件、耐火材料、陶瓷、涂料等领域。
速凝剂是一种使水泥混凝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是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必备材料。早期的速凝剂是粉状材料,内含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高Cl成分,先后经历了由高碱向低碱和无碱、粉状向液体发展的历程。
所谓的速凝剂碱性并不是指速凝剂的PH值,而是指材料中以K+、Na+为主的碱金属离子的含量。较早的速凝剂主要是由铝酸盐、碳酸盐等组成的碱性粉状速凝剂,它们能够满足施工中速凝的要求,但是混凝土强度很低,28d强度保留率一般只有65%左右,公认的原因之一是传统速凝剂中大量碱性物质的引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