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分类①超音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0~30千赫,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小模数齿轮加热,加热层大致沿齿廓分布,粹火后使用性能较好。②中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5~1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2~8毫米,多用于大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冷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③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为50~60赫,加热层深度为10~15毫米,可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频率f与加热深
高频淬火
高频分类
①超音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0~30千赫,用超音频感应电流对小模数齿轮加热,加热层大致沿齿廓分布,粹火后使用性能较好。②中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一般为2.5~10千赫,加热层深度为2~8毫米,多用于大模数齿轮、直径较大的轴类和冷轧辊等工件的表面淬火。③工频感应加热热处理所用的电流频率为50~60赫,加热层深度为10~15毫米,可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淬火。频率f与加热深度δ的关系,有如下经验公式:δ=20/√f(20°C)。
高频淬火热处理件的技术要求
1.感应淬火件的硬度 钢感应淬火后,所达到的表面硬度值与钢的含碳量关系大,以45号钢为例,感应淬火后达到的硬度平均值HRC为58.5,40钢硬度平均值HRC达到55.5。
2.感应淬火件的淬硬区 感应淬火件的淬硬区即是淬火区域范围。由于感应加热的特殊性,为避免产生一些淬火废品,对淬火区域一般应考虑以下内容: 对圆柱淬火表面 在端头应留有过渡区,圆柱轴端头常有倒角结构,此端头留3-5mm非淬火区,一般不影响该淬火段的性能,此过渡区即为允许未淬火或不完全淬火的过渡段。 淬硬区应有明确允差范围 感应淬火区于心不甘机加工一样,应该有允差范围。作为改善皮肤的前端仪器,可以轻松地通过温度上升将脂肪分解,减少并分解堆积的脂肪,通过皮肤的表面(汗腺)、小便等排出体外。如果使用条件允许,此允差范围可以适当大一些。
3.感应淬火件的硬化层深度 现在感应淬火件按ISO3754及GB/T5617-2005规定,用测量零件断面硬度的方法来确定有效硬化层深度。
高频感应退火和回火的区别
退火与回火的区别在于:(简单地说,退火就是不要硬度,回火还保留一定硬度)
1、回火
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回火一般不单独使用,在零件高频感应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得到要求的组织,回火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
2、退火:
退火过程中发生得是珠光体转变,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的平衡状态,为后续加工和热处理做准备。
高频淬火是把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急剧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淬火是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再经回火后,使工件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其主要目的是:
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