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的目标管理思想: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显见,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
ISO认证服务
ISO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的目标管理思想: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显见,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确定总体目标,再是目标分解,然后是资源配置,后是检查和反馈。
目标管理模式的优点非常显著:首先,它使组织的运作有了明确的方向,使每个人都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其次,它结合了人性管理的思想,促使下放,强调员工自我控制,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再次,它为业绩的检查反馈和效果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基础。正如目标管理的创始人杜拉克指出的:凡是工作状况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繁荣发展的部门,目标管理都是必需的。
众所周知,标准注重过程管理的思想。本文所要阐述的观点是,ISO标准也反映了目标管理的思想,并将越来越重视目标管理的思想。
这一点从版标准中已可看出端倪。版标准指出,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基于这一条款的要求,事实上,有些组织在贯标的过程中已或多或少地导入了目标管理的做法,其用于促进质量目标的实现。遗憾的是,因为94版标准中对质量目标的概念描述得比较模糊(没有定义)而且也没有明确做法,所以各有各的做法,导入的程度也各异。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模糊也导致了某些组织在贯标过程中对如何保证质量目标得以实现不很重视,甚至将质量目标的管理流于形式。
ISO申请认证条件
组织申请认证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独立的法人授权的组织;
(2) 按照ISO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3) 已经按照文件化的体系运行三个月以上,并在进行认证审核前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了至少一次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ISO体系里有22个标准和3个指导性文件,从87年到目前为止ISO体系一直都在增加标准,的标准是2008年版本,整体条文并未改变,细节有所加强
ISO对企业的作用
ISO是化组织(ISO)制定的气候变化标准。她致力于提高企事业单位对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报告和信誉保证,以减少和消除GHG的排放为终目标。这个标准是独立的,任何参与排放贸易、碳项目和自愿减排体系的组织和机构均可以使用这个标准。同时,这个标准适用于所有的
GHG 类型。
企业通过执行 ISO 14064标准,可以提高排放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度,包括减排目标和其完成的程度,以增加利益相关方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此外,这也是企业评估GHG 减排目标并重新设定新目标的基础。这个标准有利于企部 GHG 减排管理、改善企部的 GHG信息、流程和数据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贸易。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的政策。ISO标准有助于企业让社会清楚地了解到企业在这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通过量化的数据报告,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