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术参数选择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遵循以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4-92。
(二)滴灌工程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以上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滴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各技术参数定为如下各值:
1、微灌土壤湿润比:P=
农业水肥一体机技术
滴灌技术参数选择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遵循以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4-92。
(二)滴灌工程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以上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滴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各技术参数定为如下各值:
1、微灌土壤湿润比:P= 40%;
2、微利用系数:h=0.95;
3、设计均匀度:Eu≥95%;
4、设计湿润深度: Z=0.4m;
(三)滴灌工程设计任务
滴灌工程设计包括如下任务:
1、选择合理的微灌技术形式;
2、对小区和各级管道进行合理布局;
3、进行轮灌区划分,系统水力计算,给出流量、压力需求;
4、微灌系统首部枢纽设计。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已达70%~80%。特别是我国北方各省水资源缺乏,然而多年来使用传统方式为植株浇水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浪费十分严重,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智能浇灌控制系统应运而生了。智能水肥一体化浇灌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改变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同时能够减少灌溉用工,降低管理成本,显著提益。通过后期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实现水肥同步,让农民抗击疫情同时作物不减产。因此,推广实施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是有效解决灌溉节水问题的必要措施之一。
智能水肥一体化浇灌控制系统涉及到农业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传统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发展,该水肥一体化系统主要面向农田,园林,温室农业等领域的日常灌溉控制和管理而设计,并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达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该水肥一体化系统具有实用性和良好的展示性,水肥一体化系统硬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防水、防潮、抗高温的能力。兼顾施肥浓度对作物的影响例如,不同作物对喷洒肥液浓度有不同要求,稻麦等禾谷类作物为0。
系统使用前后对比,改变一目了然!
系统使用前系统使用后看天、看地,以经验为依据,人为判断。何时灌溉/施肥?传感器数据提示,预警告知。看天、看地,以经验为依据,人为判断。灌溉/施肥频率?
灌溉/施肥周期?系统大数据分析整理,系统预警功能告知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人工配肥,泵打,单次应用施灌面积有限,需重复配置。施肥方式智能配肥,可设置灌溉程序,自动进行不间断轮灌;
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工作。亲临现场,人工操作;监管方式无需人员值守,电脑、手机远程监管,无时间、空间限制。单人面积较小,管理成本高;管理面积精准定时灌溉,自动设置,管理面积广,水肥资源利用充分。人员多,耗时长,成本高;人力时间成本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节约人力时间成本50%以上;开花坐果前,以氮为主,膨瓜期要注意磷、钾肥的施肥,对增加产量、改善尤其重要。水肥利用程度低,水肥不均匀,浪费严重;水肥利用程度直达植物根部,水肥均衡,吸收好,利用率高,节水节肥50%-70%;
一、云平台:
1、随时随地查看园区数据
园区三维图综合管理,所有监控点直观显示,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土壤数据: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PH值等;
气象数据: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降雨量、风速、风向、二氧化碳浓度等;
植物本体数据:果实膨大、茎秆微变化、叶片温度等;
设备状态:施肥机、水泵压力、阀门状态,水表流量,灯光状态,卷帘状态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