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性及其试验评定:
插销试验:目的,主要评定钢材的氢致延迟裂纹倾向,附加其他设备,也可以测定再热裂纹敏感性和层状敏感性。
1)试件制备,将被焊钢材加工或圆柱的插销试棒,沿轧制方向取样并注明插销在厚度方向的位置。试棒上端附近有环形或螺形缺口。将插销试棒插入底板相应的孔中,使带缺口一端与底板表面平齐。对于环形缺口的插销试棒,缺口与端面的距离a应使焊道熔深与缺口根部所截
坐标焊接机器人价格
焊接性及其试验评定:
插销试验:目的,主要评定钢材的氢致延迟裂纹倾向,附加其他设备,也可以测定再热裂纹敏感性和层状敏感性。
1)试件制备,将被焊钢材加工或圆柱的插销试棒,沿轧制方向取样并注明插销在厚度方向的位置。试棒上端附近有环形或螺形缺口。将插销试棒插入底板相应的孔中,使带缺口一端与底板表面平齐。对于环形缺口的插销试棒,缺口与端面的距离a应使焊道熔深与缺口根部所截平面相切或相交,但缺口根部圆周被熔透的部分不得超过20%。对于低合金钢,a值在焊接热输入为E=15KJ/cm时为2mm。
2)试验过程,按选定的焊接方法和严格控制的工艺参数,在底板上熔一层堆焊焊道,焊道中心线通过试样的中心,其熔深应使缺口位于热影响区的粗晶区,焊道长度L约100-150mm。施焊时应测定800-500℃的冷却时值t8/5值,不预热焊接时,焊后冷却至100-150℃时加载;焊前预热时,应在高于预热温度50-70℃时加载。载荷应在1min之内且在冷却至100℃或高于预热温度50-70℃之前施加完毕。如有后热,应在后热之前加载。当试棒加载时,插销可能在载荷持续时间内发生断裂,记下承载时间。
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接特点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广泛的不锈钢,以高Cr-Ni型普遍。目前奥氏体不锈钢大致可分为Cr18-Ni8型、Cr25-Ni20型、Cr25-Ni35型。奥氏体不锈钢有以下焊接特点:
①
焊接热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热传导率小,线膨胀系数大,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部位的高温停留时间较长,焊缝易形成粗大的柱状晶组织,在凝固结晶过程中,若硫、磷、锡、锑、铌等杂质元素含量较高,就会在晶间形成低熔点共晶,在焊接接头承受较高的拉应力时,就易在焊缝中形成凝固裂纹,在热影响区形成液化裂纹,这都属于焊接热裂纹。
防止热裂纹有效的途径是降低钢及焊材中易产生低熔点共晶的杂质元素和使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4% ~ 12%的铁素体组织。
② 晶间腐蚀 根据贫铬理论,在晶间上析出碳化铬,造成晶界贫铬是产生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为此,选择超低碳焊材或含有铌、钛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材是防止晶间腐蚀的主要措施。
③ 应力腐蚀开裂 应力腐蚀开裂通常表现为脆性破坏,且发生破坏的过程时间短,因此危害严重。造成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接头的组织变化或应力集中的存在,局部腐蚀介质浓缩也是影响应力腐蚀开裂的原因。
熔池温度,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熔池温度高、熔池较大、铁水流动性好,易于熔合,但过高时,铁水易下淌,单面焊双面成形的背面易烧穿,形成焊瘤,成形也难控制,且接头塑性下降,弯曲易开裂。熔池温度低时,熔池较小,铁水较暗,流动性差,易产生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等缺陷。
熔池温度与焊接电流、焊条直径、焊条角度、电弧燃烧时间等有着密切关系,针对有关因素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熔池温度。
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根据焊缝空间位置、焊接层次来选用焊接电流和焊条直径,开焊时,选用的焊接电流和焊条直径较大,立、横仰位较小。如12mm平板对接平焊的封底层选用φ3.2mm的焊条,焊接电流:80-85A,填充,盖面层选用φ4.0mm的焊条,焊接电流:165-175A,合理选择焊接电流与焊条直径,易于控制熔池温度,是焊缝成形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使得机械设备的应用逐渐普遍,机器人等设备也在不断的进步中,作为的
焊接机器人厂家,其所生产的智能设备,也备受用户的喜爱与运用。那么,这类设备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首先是机器人操作机构的变化,焊接机器人厂家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和设计等现金设计方法,逐步实现了焊接机构的优化设计。更明显的是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操作机构负荷和重量比。
同时,机器人采用的RV减速器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使机器人操作机基本成为免维护系统,推动其机构向可模块化、可重构的方向发展,使设备的结构更加灵活,控制系统越来越小。
其次,就是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为了便于实现标准化和网络化,焊接机器人厂家着重开始研究开放式、模块化控制系统。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还能实现了软件伺服和全数字控制。
除了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传感器外,机器人还采用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实现了焊缝自动跟踪、目标在自动生产线上的自动定位。
如今这个时代是现代化的科技社会,很多的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焊接机器人厂家也是一直在学习、不断进步的道路上,这也推动了机器人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相信未来,这类设备的应用会更加的广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