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层、底发臭、泥鳅偷死这些是长期困扰的养殖难题,根本原因也是水色不稳定。由于水色不稳定,造成溶解氧不足,进而影响水体的物质循环,才会导致以上这些问题的发生,这说明水色不稳定是引发泥鳅病的罪魁祸首。实践证明,持续良好的水色是养里泥鳅成功的基础,要想养好泥鳅首先要养好藻,藻好泥鳅才好。以往我们对不良水色只重视治理,忽视预防,往往是发现水色坏了才去治理,以为只要及时治理,把水色尽快
泥鳅苗养殖
水分层、底发臭、泥鳅偷死这些是长期困扰的养殖难题,根本原因也是水色不稳定。由于水色不稳定,造成溶解氧不足,进而影响水体的物质循环,才会导致以上这些问题的发生,这说明水色不稳定是引发泥鳅病的罪魁祸首。实践证明,持续良好的水色是养里泥鳅成功的基础,要想养好泥鳅首先要养好藻,藻好泥鳅才好。以往我们对不良水色只重视治理,忽视预防,往往是发现水色坏了才去治理,以为只要及时治理,把水色尽快恢复,问题就解决了。放泥鳅苗入池的时间hao安排在傍晚,切忌在上午10:00到下午3:00之间放苗。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词同样适用于泥鳅养殖中,泥鳅的生物学特点使其养殖与其它鱼有些不一样,受自然生物敌害影响特别大:1、水花标粗阶段,2、成品养殖阶段
a、标粗时,周围需要埋网将鱼塘圈起来,注意青蛙之类的,青蛙多了也就意味着水花还没长大就成蝌蚪口粮了,而且注意埋网位置,因为青蛙弹跳很厉害,当然泥鳅水花苗在10天左右很容易发病,那个时候又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或者给药提前。。。
b、成品鳅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鸟类和老鼠等,很多鸟类喜食泥鳅,可能会出现养殖过程没怎么死,可是泥鳅就是没了,另外加网也有很多小技巧;老鼠就更不用说了,泥鳅被老鼠咬伤后,容易。
如何提高泥鳅苗成活率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曲骨病、水霉病、寄sheng虫病及气泡病等。现将5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分析如下:
一、赤皮病
赤皮病的症状是鱼体出血发炎,鳍片脱落。此病发生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如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jun侵入都会诱发此病。①预防方法:在起捕、放养时动作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越冬之前,要使用xiu氯海因(0.3ppm)等消du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保证鱼体不被冻shang。来年开春后,尽早地开食,提高鱼体li。用时使用一次消du剂(二xiu海因或xiu氯海因等),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原菌,即可起到预防效果。疾病发生后要及时地采用杀chong剂与消du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②治liao方法: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nan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nan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xiao比较显著。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