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饲养雏鹅的旺季,雏鹅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冬春季节雏鹅饲养管理技巧如下:
一、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淘汰腹大、歪头等弱雏。
二、温度适宜
1~5日龄为25~
桐柏鹅苗价格
冬春季节是饲养雏鹅的旺季,雏鹅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冬春季节雏鹅饲养管理技巧如下:
一、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淘汰腹大、歪头等弱雏。
二、温度适宜
1~5日龄为25~28℃,6~10日龄在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0℃。
三、精心饲喂
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头两天喂4~5次,4~10日龄喂次数增至5~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11~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为谷物类饲料,每天喂4~5次。
四、分开育雏
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育雏应以小群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挪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
五、适时放牧
雏鹅7日龄后部分绒毛开始翻白,即可逐渐放牧,但应选择气温适宜、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将饲喂后的雏鹅先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使之自由活动约半小时左右,开始每天2次,以后随日龄的增加,放牧的场地由近到远,放牧时间由短到长。3周龄后,当天气温暖时,可以整天放牧。由于雏鹅生长迅速,仅靠放牧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放牧回舍后,应该补喂精料。
如何给雏鹅人工供温呢?
在育雏期间须根据雏鹅日龄大小给予适宜的温度,一般1~5日龄室内温度在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22~24℃;16~20日龄20~22℃。另外,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一般的原则是: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
给雏鹅人工供温不能仅看温度计,更要“看雏鹅施温”。当温度适宜时,雏鹅表现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均匀分布在热源周围。当温度偏高时,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两翅下垂,频频饮水,少吃饲料,当温度偏低时,雏鹅密集或靠拢在热源附近,不大活动,毛竖起,常发出叫声,夜间睡眠不稳。
降低鹅苗饲养密度以增加空气流通量
鹅苗一般都是大群饲养,鹅苗群大、数量多,鹅苗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会使空气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 特别在高温育雏和鹅苗多湿度大时,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常会造成雏鹅苗衰弱多病,死鹅苗率增加。
在饲养密度高的鹅苗舍里,空气的机会增多,特别含氨量高时,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要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9只1.5千克左右的鹅苗,如用网上饲养,密度可增加一倍。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误区二: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的会引起中暑而。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容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 要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的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一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