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期管理要做到
1、观察水体肥度,定期补肥、稳定藻相,减少水变带来的应激影响。
2、选择的抱卵亲虾育苗,规格在4.5-5.5cm为宜。卵的颜色相近,这样出苗时间相对集中。另外搭配部分雄虾,雌雄比例5:1左右。抱卵虾下塘后,每天检查是否孵化出苗。往年我们发现有的池塘抱卵虾下塘后2-3天就可以孵化出苗,有些池塘7-10天才出苗,究其原因主要是亲虾抱卵的时间不同,所以孵化出苗时间也不同。一般亲
虾蟹饲料钓鱼
育苗期管理要做到
1、观察水体肥度,定期补肥、稳定藻相,减少水变带来的应激影响。
2、选择的抱卵亲虾育苗,规格在4.5-5.5cm为宜。卵的颜色相近,这样出苗时间相对集中。另外搭配部分雄虾,雌雄比例5:1左右。抱卵虾下塘后,每天检查是否孵化出苗。往年我们发现有的池塘抱卵虾下塘后2-3天就可以孵化出苗,有些池塘7-10天才出苗,究其原因主要是亲虾抱卵的时间不同,所以孵化出苗时间也不同。一般亲虾虾卵呈黄色,下塘2天左右就能捞到苗。亲虾虾卵呈青绿色,下塘后7-10天左右能捞到苗。
3、出苗两天后及时补充饵料,刚孵化的虾苗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如果饵料不足,会直接影响虾苗生长甚至存活。此时虾苗处于浮游状态,主要饵料来源于水体中“悬浮的饵料”,出苗后每天投喂悬浮性好的开口料“利饵多Ⅱ”+“水产诱食酵母”来补充虾苗饵料,强化营养,有助于提高虾苗“翻身率”。
4、虾苗孵出后到“翻身”,也就是糠虾阶段要8-10天,在这段时期内虾苗至少要经历8-9次蜕壳,此时虾苗对水体中钙的需求较高,一般建议4-5天补充“活力钙”一次,提高蜕壳后虾苗的体质。
5、育苗阶段如遇降雨、降温等天气,及时泼洒“碧水安+”稳水、抗应激,同时晴天中午可定时开增氧机曝气,防止发生气泡病。
6、虾苗“翻身”后到糠虾阶段,开始投喂破碎料,此时要在投喂“利饵多Ⅱ”和“水产诱食酵母”的基础上,逐步转为破碎料,减轻虾苗消化系统的负担。
7、投喂颗粒料时开始添加“利苗多”来吸收、补充微量元素,促进生长,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几率。前期代替20%,中期代替10%,后期代替5%。“利苗多”还可以稳水、调水。
水体严重——对小龙虾虾的影响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你的虾蟹池塘"虫子"过多导致的。所谓的"虫子"主要指浮游动物(枝角类)和。六月份气温逐渐升高,水温也随之变高,而枝角类的适生长温度一般为18-25℃,,池塘"虫子"多了之后分泌液体使水体呈色。
往往这类池塘氨氮、亚等水质指标严重超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因为水没有肥起来,水中微生物、藻类较少,水体中缺乏藻类,不能很好的对水体进行净化作用。进入到五、六月份水体中水生虫类,浮游生物,都进入生长旺盛期及繁殖生理期,在塘口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往往水体中枝角类大量繁殖,会疯狂的摄食水体中的藻类,而水体中藻类不足不能兑水进行很好的净化,这样氨氮到亚的奔袭,对小龙虾,螃蟹等养殖动物来说威胁甚大!
疾病原因——对小龙虾成长的影响
疾病也是制约生长的原因,尤其以纤毛虫病为常见。当纤毛虫在虾体上寄生时,会从虾体吸取营养而使小龙虾身体瘦弱,小龙虾会因为缺乏营养而不能正常脱壳生长;还有当纤毛虫寄生在小龙虾鳃部时会影响小龙虾鳃的呼吸功能,导致小龙虾不能正常呼吸而处于一个长期缺氧的状态,终小龙虾会因为长期缺氧而不能正常摄食、脱壳和生长。另外由于纤毛虫的寄生还会引起小龙虾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大量,并且这样的小龙虾进入市场后,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
防治方法:1、在每年春季的“大麦黄”星期左右,“梅雨季节”到来星期左右(江淮在每年6月下旬进行梅雨季节)秋季“白露”星期左右分别用进行预防,即先用一次杀虫药,再用一次消物即可。2、夏季高温季节每隔半个月左右交替使用光合细菌和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每隔7-10天左右注排一次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次更换水体20%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