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山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耕地资源,降低土地肥力,泥沙淤积,毁坏农田,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地开展小流域重点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土保持成为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
水土保持报告书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山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耕地资源,降低土地肥力,泥沙淤积,毁坏农田,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地开展小流域重点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水土保持成为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山区扶贫攻坚创造条件; 减少入河泥沙,减轻洪涝灾害; 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规划
(1)诊断区域生态状况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利用调查结果,并对比历史资料或类似区域原生的生态环境状况,诊断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拟定生态修复总体目标。根据生态功能确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总体目标,可通过各项指标量化确定,如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河道畅通性等。
(3)划分生态修复分区。在水电工程已有分区(枢纽工程区、弃渣场区、交通设施区、料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划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征、水土流失特点及修复迹地情况,进一步划定生态修复分区。
自然概况部分常出现的问题:
一是经常使用县及以上区域的资料,对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地表物质组成地面坡度和高程等没有做出详细的调查与介绍,不能够为后续设计、工程概算提供支撑;
二是在气象资料方面,缺失≥10℃积温、年蒸发量、风速风向、大风季节及日数、雨季时段、风季时段、冻土深度以及设计所需不同频率暴雨量值等重要参数值,使后续林草植物种选择与配置、水土保持拦蓄标准的计算与复核失去特征数据支撑;
三是在土壤资料方面,经常使用县及以上区域的资料,经常出现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及种类繁杂,建设项目占地土壤厚度、可剥离范围、表土数量及面积等数据缺失,导致不能够准确计算表土剥离量;
四是在植被资料方面,调查工作不细,对项目区植被、主要乡土树草种组成调查不细,种名不规范,缺失生长情况及林草覆盖率等,不能够为后续植物措施设计提供背景资料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水土保存的综合措施
坡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和重力因素为坡面物质下移的动力,因此,坡地开发利用有一系列的特点,如由于物质下移趋势,造成坡地表土容易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不能用平原的方法来开发山地,必须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推广沼气技术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等技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