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LED灯起源
20世纪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导体PN结发光的原理,研制成了LED发光二极管。当时研制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发光颜色为红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发出红、橙、黄、绿、蓝等多种色光。然而照明需用的白色光LED仅在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这里向读者介绍有关照明用白光LED。
LED灯发展
早应用半
电视红外线接收头
F3LED灯
起源
20世纪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导体PN结发光的原理,研制成了LED发光二极管。当时研制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发光颜色为红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发出红、橙、黄、绿、蓝等多种色光。然而照明需用的白色光LED仅在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这里向读者介绍有关照明用白光LED。
LED灯发展
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光视效能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p=555nm),黄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视效能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视效能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视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λp=530nm)的光视效能可以达到50流明/瓦。
光源:LED运用冷光源,眩光小,无辐射,使用中不产生有害物质。LED的工作电压低,采用直流驱动方式,超低功耗(单管0.03~0.06W),电光功率转换接近,在相同照明效果下比传统光源节能80%以上。LED的环保效益更佳,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而且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不含共元素,可以安全触摸,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
②寿命长:LED为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抗震动,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等缺点,使用寿命可达6万~10万小时,是传统光源使用寿命的10倍以上。LED性能稳定,可在-30~+50°C环境下正常工作。
③
多变换:LED光源可利用红、绿、蓝三基色原理,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使三种颜色具有256级灰度并任意混合,即可产生256X256X256(即16777216)种颜色,形成不同光色的组合。LED组合的光色变化多端,可实现丰富多彩的动态变化效果及各种图

像。
LED
LED灯电路维修
一般一个LED液晶屏有多组LED灯,有的有4组LED灯,有的有6组LED灯;同一个屏上的几组LED灯是相同的。每组LED灯上有多个LED单元,每个LED单元采用扭焊工艺装配在一个金属条上。
售后维修时如果发现一组LED灯不亮,可以用指针式万用表的X1档或X10档,测量每个二极管单元两端的电阻值,从而判断是哪个二极管单元不良。正常的话每个二极管单元两端都应该有几十欧到几百欧的阻值,
既不能出现开路也不能出现短路。有的二极管单元两端的工作电压在3V左右或更低(如4A-LCD32T-AUC屏二极管单元工作电压为3. 2V),对于这样的二极管单元用指针式万用表的XI档或X10档测量阻值时,二极管会发光。有的二极管单元两端的工作电压较高(如4A-LCD55T-SS1屏二极管单元工作电压为6. 5V),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单元两端的阻值时,二极管不会发光,但有阻值。
售后维修时不能单独更换LED单元,但可更换同型号的LED灯组合,更换时连同整个金属条和供电插座一块儿换掉。如果判断是因为一个LED单元出现开路造成整个LED灯组合不亮,可将该LED单元短路,进行维修。短路LED单元的方法是用镊子将二极管单元上面的保护膜挑开,用焊锡将二极管内部的正极金属盘和负极金属盘短路即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