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打印机虽然抢走了MR、CT普通患者的胶片和报告发放任务,但出片中心每天又增加了200份左右的查体DR、CT、MR。以前的MR、CT普通患者的装、发工作量,少时每天100份左右,多时每天超过150份,现在每日的DR查体少则100份左右,多则超过150份左右,总量已经超过自助打印之前,另外每天还有60份左右的CT查体胶片与报告和30份左右的CTA检查的胶片、光盘与报告,30份左
报告自助取片机报价
自助打印机虽然抢走了MR、CT普通患者的胶片和报告发放任务,但出片中心每天又增加了200份左右的查体DR、CT、MR。以前的MR、CT普通患者的装、发工作量,少时每天100份左右,多时每天超过150份,现在每日的DR查体少则100份左右,多则超过150份左右,总量已经超过自助打印之前,另外每天还有60份左右的CT查体胶片与报告和30份左右的CTA检查的胶片、光盘与报告,30份左右的X线床边的胶片与报告需要整理。目前看,CTA机器是抢不走的,因为CTA发放更为复杂一些,它的流程是:胶片和光盘由出片中心人工打印,报告以及彩图由CT室统一送到出片中心,我和同事们行胶片梳理,核对影像号与被检查者姓名,然后打印条码、胶片装袋,核对好彩图以及光盘还有纸质报告的影像号和被检查者姓名后一起装袋。虽然看起来这30份左右的CTA检查不算多,但是需要花费的时间通常是普通MR、CT同等数量一倍的时间,因此采用自助打印发放CTA的时机可能还不成熟。
报告自助取片机
拍完片后等待一段时间(以具体时间为准)→用装片袋上方的条形码,对准扫描条形码区,扫描条形码→耐心等待几分钟→取片及检查报告
自助取片机的设计人性化,其界面清晰、简洁,操作简单,上手容易。自助取片机的投入使用,为患者领取影像胶片和诊断报告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选择,不再出现大量患者“合围”登记室窗口的景象,患者检查结束后就可以安静的坐在候诊室等待结果或去做其他项目检查,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院院影像科的医务人员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报告自助取片机
1、可以与超声、内窥镜、病理、耳鼻喉等所有图文报告工作站连接,实现多图文报告集中自助打印。大的程度的节省人力、为提供方便。
2、输出介质类型:纸张或胶片。
3、与PACS工作站直接联网,接收工作站的报告单。
4、自助胶片打印终端内安装了一台A4影像报告打印机,可以满足输出高质量的A4影像报告的需求。
原报告领取流程及缺点
1.原报告领取流程 各检查、检验将结果集中打印后分发给分诊台服务台,由分诊护士根据患者提供的缴费或病历来查找患者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会造成患者常常奔走于医院的各个不同(检验、超声、科、病理等)进行获取报告,并且该模式下查找效率非常低、容易出错。报告到达时间比较集中,造成患者排长队等候领取报告单,存在一定的弊端。
2.原报告领取存在的弊端
2.1 患者领取报告难 当患者有多项检查项目时,由于各出报告时间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定义,出报告的具体时间无法控制,导致患者需要多次来回往返医院及医技。而患者长时间的滞留和不断咨询报告出来时间,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2 领取报告时间受到限制 只有医院工作时间,患者才能领取报告,导致患者扎堆领取报告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降低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2.3 护士核发报告难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提供的凭证(如缴费)在大量报告中人工查找、核对并派发报告,难免会有疏忽,错发错领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大量医务人员从事单一繁琐的报告分发工作,也造成了医院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2.4 患者隐私保护不够 部分报告由患者自己查阅领取,对患者而言,报告查找困难,而且容易丢失。公开查阅,个人的隐私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