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碱即液态状的氢氧l化钠,亦称烧碱、苛性钠。现有氯碱厂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液碱的浓度通常为30-32%或40-4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0
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l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练剂、丝光剂和还原染料、海昌蓝染料的溶剂。冶炼工业用制造氢氧l
离子膜液碱供应商
液碱即液态状的氢氧l化钠,亦称烧碱、苛性钠。现有氯碱厂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液碱的浓度通常为30-32%或40-4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0
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l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练剂、丝光剂和还原染料、海昌蓝染料的溶剂。冶炼工业用制造氢氧l化铝、氧化铝及金属表面处理剂。仪器工业用作酸中和剂、脱色剂、脱臭剂。胶粘剂工业用作淀粉糊化剂、中和剂。另外,在搪瓷、医l药、化妆品、制革、涂料、农l药、玻璃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
工业品多含杂质,主要为氯化钠及碳酸钠等,有时还有少量氧化铁。当溶成浓液碱后,大部分杂质会上浮液面,可分离除去。
离子膜于1890年在德国首先出现,为了连续有效地将电解槽中的阴、阳极产物隔开,1890年德国使用了水泥微孔隔膜来隔开阳极、阴极产物,这种方法称隔膜电解法。以后,改用石棉滤过性隔膜,以减少阴极室氢氧离子向阳极室的扩散。这不仅适用于连续生产,而且可以在高电流效率下,制取较高浓度的碱液。1892年美国人H.Y.卡斯特纳和奥地利人C.克尔纳同时提出了离子膜电解法,其特点是采用阴极,使阴极的终产物氢氧化钠和氢气。
从离子膜电解槽来的碱液通过一效进料预热器预热后依次通过一效蒸发器及分离器、二效蒸发器及分离器、三效蒸发器及分离器蒸发浓缩得到产品碱液,产品碱液再依次通过二效预热器、一效预热器和成品冷却器逐步冷却后送入储罐。离子膜法电解槽生产lv气和烧碱,其优点是避免Hg害和石棉污染,又节省能耗,相对于石墨电解槽来说避免了铅的危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