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业的基本知识
铜是人类超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铜原子量63.54,密度8.92,熔点1083℃,沸点2567℃。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有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擦铜水能与铜绿
紫铜排牌号全
铜业的基本知识
铜是人类超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铜原子量63.54,密度8.92,熔点1083℃,沸点2567℃。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有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擦铜水能与铜绿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蓝色铜氨络合物,从而除去铜绿。铜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
铜的冶炼技术
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铜总产量的85%。铜的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原矿石通过选矿得到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为了提高擦铜水除铜绿的效果,擦铜水中还可掺入白垩粉或滑石粉,这样能增加机械磨擦作用,使深层的铜锈充分暴露,保证铜绿和氨水完全反应,使铜器表面光滑明亮。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铜的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方法,适于低品位复杂铜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或就地浸出。
铜排表面处理之涂镀保护剂工艺
铜排涂镀保护剂可以维持铜排原色,比镀锡成本略低。但是操作周期长。
涂镀保护剂工艺流程一般需要:先抛光前处理→纯水洗→酸洗钝化工件→烘干水分→JLR-510保护处理→流动水洗干净→热水浸泡(100℃左右,要用于工件升温,目的是让水分自行挥发或者干燥)→烘干→包装封闭.
铜排表面处理工艺抛光: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都慢,而且累,粉尘很严重,清理表面氧化皮,微小毛刺。
酸洗钝化的主要流程为:前处理(净化表面)→酸洗钝化及冲洗→后处理(成品保护)。前处理的主要内容是净化酸洗、钝化物件的表面,清除表面的各种油脂、焊接飞溅、焊疤、氧化皮等。酸洗、钝化可以将酸洗、钝化分开处理,也可以将酸洗、钝化合二为一同步进行处理。将酸洗、钝化分开处理时,多采用将工件整体浸泡在酸洗钝化液中的方式,适合于小型零部件或内部可以进行液体循环的管线、线形设备。将酸洗、钝化分开处理时,多采用将工件整体浸泡在酸洗钝化液中的方式,适合于小型零部件或内部可以进行液体循环的管线、线形设备。将酸洗钝化合二为一处理时,可以采用液体浸泡方式(适合范围同上),也可以采用膏体进行涂抹,由于膏体涂抹方便,在不同位置都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流失及润湿性,从而保证了酸洗钝化必要的时间。

铜是除钢铁和铝之外使用很多的金属材料,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高导电性主要用途有各种电力、电信传输电缆;各种开关、接插件、电刷、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印刷电路板、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
高导热性主要用途有电站、化工、冶金、汽车水箱等用各种换热器、冷凝器的管、板、片、金属铸造结晶器、航天推进器燃烧室喷嘴等。
适宜的强度主要用途有螺栓、螺母、垫片、容器、铆钉、支架、齿轮等各种结构件。
良好的耐蚀性主要用途有各种输油、气、汽、水或溶液管道;建筑雨水集水管;阀、容器、等。
典雅的色泽的主要用途有建筑装饰板、灯具、雕刻、雕塑、奖杯、牌匾、器皿、乐器等。
优越的抑菌性主要用途有饮用水管道、管件;餐具、炊具、生活器皿、冰糕模、海运船舶的护板等。
无磁性的主要用途有屏蔽罩。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