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吨小吊车吊钩的日常检查和保养
8吨小吊车吊钩安全隐患的消除,保养是不必可少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包括以下内容:
1、将主吊钩擦拭干净;
2、润滑滑轮、转动部分及其它有黄油嘴的部位;
3、检查所有的螺栓、螺钉,确保所有的开口销并且将开口张开;
4、检查滑轮轮槽和轮缘磨损是否均匀、钢丝绳与轮槽是否匹配、滑轮是否有松动或晃动
8吨小吊车吊钩
8吨小吊车吊钩的日常检查和保养

8吨小吊车吊钩安全隐患的消除,保养是不必可少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包括以下内容:
1、将主吊钩擦拭干净;
2、润滑滑轮、转动部分及其它有黄油嘴的部位;
3、检查所有的螺栓、螺钉,确保所有的开口销并且将开口张开;
4、检查滑轮轮槽和轮缘磨损是否均匀、钢丝绳与轮槽是否匹配、滑轮是否有松动或晃动现象;
5、确保吊钩旋转部分转动自由,间隙不能过大。如果转动困难或有卡住的感觉需要查看是否轴承、轴套损坏或润滑不足;
6、检查主钩的过载损坏;
7、检查侧板拉长、孔径伸长、螺栓弯曲或拉长、裂纹等;
8、检查防脱钩装置。
进行8吨小吊车吊钩的日常保养,把一些隐患都在萌芽状态中消灭掉,这样不单单是对工程进度的负责,更是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负责。
检查各吊钩钩体
吊钩钩体每年至少检查一次,使用着色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或X射线探伤等。检查吊钩是否变形、局部冷变形和夹爪挤压、裂纹、磨损、生锈。锁定吊钩螺母的接头。
变形:如果与原始尺寸相比,钩爪增大了10 %以上,则必须更换吊钩。原始尺寸记录在吊钩上。逐个对其进行测量。
腐蚀:必须检查螺纹和被操作轴是否存在腐蚀和磨损。为此,必须旋松轴上的吊钩螺母。
如果需要再处理以清除腐蚀,则该过程不可造成螺纹型芯直径超过5%,否则,必须更换吊钩。不及时更换报废零件、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保养,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塔吊8吨小吊车吊钩可视化让施工安全看的见

现在施工现场关于塔吊的安全事故有很多,不只会导致人员的伤亡,也将有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塔机8吨小吊车吊钩可视化安保管理配置,可以无死角聚焦跟8吨小吊车吊钩使用状态,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在的使用过程中,起重机的8吨小吊车吊钩算是易损耗的部件,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应当注意起重机的吊钩的表面及内部的质量情况,注意起重机吊钩的安全隐患,具体如下:1、起重机的8吨小吊车吊钩表面应光洁,不得有裂纹、锐角、毛刺、剥裂等缺陷。以前塔吊司机在吊装的时候,需要司索和指挥等根据对讲机来一直不停地判断、交流才可以工作。就算这样,因为塔吊的吊距特别高,而且有视觉的盲区,还是会出现塔吊吊钩钩吊的不准确亦或是掉落,造成原料散掉,导致安全事故出现。
塔吊吊钩可视化系统是能够满足塔吊工作的需要,通过现场的工作情况,它能够指引系统实时用高清晰的图像展现给司机吊钩附近的视频情况,让司机可以很快准确的做出合适的操作和判定,避免了施工现场司机有视觉盲区以及远距离看不清楚或者是人工指引容易出错等困难。8吨小吊车吊钩是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件,承担着起重货物的全部重量,若不慎出现意外,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可能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可以很好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出现。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塔机吊钩可视化的一些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起重8吨小吊车吊钩

起重机械: 8吨小吊车吊钩系列
眼型抓钩 羊角抓钩 眼型滑钩 羊角滑钩 带舌片眼型滑钩
带舌片羊角滑钩 G43/G70眼型钩 原色意式直杆货钩 G70G43旋转钩 G80 眼型抓钩
G80眼型钩 电镀货钩 原色意式单眼货钩 G80羊角滑钩 澳式羊角滑钩 80型G型钩 澳式羊角抓钩 合金钢分类钩 合金钢集装箱货钩 眼型带舌片滑钩
眼型钩 开口钩 眼型钩 镀铬环眼钩 G80眼型滑钩
吊装带钩 H扣 S钩 电镀胫钩 眼型无舌滑钩
G80眼型薄翅钩 G80眼型滑钩 G80眼型滑钩 异型滑钩 钩
三角环8吨小吊车吊钩
电子吊钩秤OCS:特点:
* 开机、关机自动电压显示。
* 良好的动态称重性能,不因重物的晃动而影响称重结果。
* 配无,方便操作。
* 累计、自动累计、去皮、远距离去皮、数值保持、显示分度值选择、任意砝码校正。
* 超载、欠载提醒显示、低电压报警、电池容量10%时报警。
* 自动关机功能,杜绝因忘了关机而造成电池损坏。
8吨小吊车吊钩

促使8吨小吊车吊钩及吊钩组安全使用的保障是什么呢,无可厚非当然是其提升作用的钢丝绳及其安全锁。
8吨小吊车吊钩的安全锁外形是下端固定在吊钩上,钢丝绳从安全锁中穿过.顺时针旋转手把l,可以人为地夹紧钢丝绳.逆时针旋转手把,可以重新放松钢丝绳.和吊钩组的安全锁主要由夹钳、滑轮及撅杆等几部分组成.电动吊篮以正常工作速度(一般为8一l.米/分)上下移动时,夹钳不夹持钢丝绳).
为了防止吊钩的坠落,都应当配备安全锁.安全锁的种类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根据离心力的原理制成.这里准备介绍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安全可靠的安全锁.夹钳夹紧钢丝绳.从而制止吊钩,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