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压力容器操作要点
1、换热容器的操作要点
(1)熟悉、掌握(冷)热载体的性质,这对安全操作换热容器十分重要。目前常见的热载体主要有热水、蒸汽、碳氢化合物、熔盐、熔融金属、烟道气等。
(2)热交换器内流体介质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流速。流速高提议提高传热系数,还可以减少结垢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或影响传热。
(3)防止结疤、结炭。由于一些热载体或介质
压力容器厂家
常见压力容器操作要点
1、换热容器的操作要点
(1)熟悉、掌握(冷)热载体的性质,这对安全操作换热容器十分重要。目前常见的热载体主要有热水、蒸汽、碳氢化合物、熔盐、熔融金属、烟道气等。
(2)热交换器内流体介质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流速。流速高提议提高传热系数,还可以减少结垢和防止造成局部过热或影响传热。
(3)防止结疤、结炭。由于一些热载体或介质易结疤、结炭,不仅影响热传效果,物料炭化还会引起钢板软化造成事故。所以,除正确选用热载体外,还要严格控制温度,尽量减少结疤、结炭:对易结疤、结炭的换热容器要定期清理。
(4)定期排放不凝性气体、油污等,以免影响换热效果或造成堵塞。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操作指标。
2、反映容器操作要点
1)熟悉并掌握容器内介质的特性、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工艺特点。这是确保反应容器安全操作的基础。
2)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工艺参数主要指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流速、物料配比等。
(1)严格控制温度:物料反应一般需适当的温度超温可能造成系统容器超压而造成事故的发生;温度下降可能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当温度恢复正常时,因未反应的物料过多,会发生剧烈反应;1款要求,根据压力容器的使用情况、损伤模式及失效模式,制定检验方案。也可因温度下降使物料,造成管路堵塞,湖管路,容器内为介质时则会因泄漏导致火灾事故。
控制反映温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反应热。根据物料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及时的给反应系统中移去或加入一定的热量,保证反应稳定进行。
2)防止搅拌中断。通过对反映物料的搅拌可以加速热量传递过程,中断搅拌或搅拌不良可能造成散热不良或局部反应剧烈而发生危险。遇有搅拌系统故障时应采取人工搅拌,对供电不正常,应采取双回路供电。
3)注意投料量、投料速度及投料

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安全注意事项: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掌握处理一般事故的方法,认真填写有关记录。
2.压力容器操作人员须取得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及本单位的《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对工作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汇报。
淬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称为淬火。一般来说,淬火时为了得到马式体组织,使钢得到强化。
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型组织的工艺。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回火
钢淬火后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及获得所需的组织和性能,把已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机械冷却的工艺。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低温回火的温度是150—250°C;
中温回火温度是350—500°C;
高温回火温度是500--650°C
以上回火温度中没有250--350°C温度范围,是为了避开钢产生低温回火脆性的温度区间。

不能进行耐压试验的容器强制性要求
1. 设计总图上应注明计算厚度和制造与使用的特殊要求。[TSG 21-2016
p16 3.1.4.4.2(4)]
2. 免除耐压试验所应采取的安全措施:[GB/T 150.1-2011 p15 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