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别,海量存储,语音提示
真正动态图像人脸识别算法,快 0.2 秒判定是否本人,本地支持 3000 个白名单模板,100 万个黑名
单模板 0.2-2 秒/人、本地存储结果 1000 万条,,数据存储 30 天(选配大容量硬盘
(2) 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刷脸识别开门、人证合一身份验证开门,且闸机工作
远距离人脸识别经销
(1) 识别,海量存储,语音提示
真正动态图像人脸识别算法,快 0.2 秒判定是否本人,本地支持 3000 个白名单模板,100 万个黑名
单模板 0.2-2 秒/人、本地存储结果 1000 万条,,数据存储 30 天(选配大容量硬盘
(2) 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供选择,刷脸识别开门、人证合一身份验证开门,且闸机工作模式可通过。组合多种识别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使用需求。配合语音播报,让识别者易操作、通过。
(1) 高安全性:用户可自定义数据的安全级别
(2) 系统组网,分级管理成熟产品系统级应用解决方案,三网融合,数据云采集,设备物联网,深度挖掘,大数据分析、事件预 警、事故预防提供有效数据。
(3) 黑名单预警,人脸查询首创黑名单预警、白名单无证自动识别,有效预防违fa暴li事件fa生
(4) 可追溯:自动保存所有通行记录, 同时提供便捷的查询统计功能。
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这也是人们熟悉的识别方式,已有30多年的研发历史。但这种方式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尤其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实际系统的需要。解决光照问题的方案有三维图像人脸识别,和热成像人脸识别。但这两种技术还远不成熟,识别效果不尽人意。
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1一性和不易被复1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它可以克服光线变化的影响,已经取得了的识别性能,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体系统性能超过三维图像人脸识别。这项技术在近两三年发展迅速,使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
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
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除此之外,还符合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以及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等特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