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机
根据我国JB/T7666 95标准(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的规定,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为冷冻水出水温度7℃,冷却水回水温度32℃。由于提高冷冻水的出水温度对冷水机组的经济性十分有利,运行中在满足空调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冷冻水出水温度。
一般情况下,蒸发温度常控制在3℃~5℃的范围内,较冷冻水出水温度低2℃~4℃。过高的蒸发温度往往难以达到所要求的
风冷式冷水机类型
冷水机
根据我国JB/T7666 95标准(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的规定,冷水机组的名义工况为冷冻水出水温度7℃,冷却水回水温度32℃。由于提高冷冻水的出水温度对冷水机组的经济性十分有利,运行中在满足空调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冷冻水出水温度。
一般情况下,蒸发温度常控制在3℃~5℃的范围内,较冷冻水出水温度低2℃~4℃。过高的蒸发温度往往难以达到所要求的空调效果,而过低的蒸发温度,不但增加冷水机组的能量消耗,还容易造成蒸发管道冻裂。
蒸发温度与冷冻水出水温度之差随蒸发器冷负荷的增减而分别增大或减小。在同样负荷情况下,温差增大则传热系数减小。此外,该温度差大小还与传热面积有关,而且管内的污垢情况,管外润滑油的积聚情况也有一定影响。为了减小温差,增强传热效果,要定期清除蒸发器水管内的污垢,积极采取措施将润滑油引回到油箱中去。
冷却水的压力与温度:
冷水机组在名义工况下运行,其冷凝器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温差5℃。
调节冷却水泵出口阀门开度和冷凝器进、出水管阀门开度的方法原则:
一、冷凝器的出水应有足够的压力来克服冷却水管路中的阻力;
二、冷水机组在设计负荷下运行时,进、出冷凝器的冷却水温差为5℃。同样应该注意的是,随意过量开大冷却水阀门,增大冷却水量借以降低冷凝压力,试图降低能耗的作法,只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降低冷凝温度措施:
降低冷凝器的进水温度上是加大冷却水量。但是,过分加大冷却水流量,往往会引起冷却水泵功率消耗急剧上升,也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十、压缩机的吸气温度:
吸气温度是指压缩机吸气腔中制冷剂气体的温度,吸气温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排气温度的高低,而且对压缩机的容积制冷量有重要影响。压缩机吸气温度高时,排气温度也高,制冷剂被吸人时的比容大,此时压缩机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小。相反,压缩机吸气温度低时,其单位容积制冷量则大。但是,压缩机吸气温度过低,可能造成制冷剂液体被压缩机吸入,应避免压缩机发生“液击”。
二、连接件
氨系统冷水机组管道主要采用焊接,且管壁厚小于4mm者用气焊,4mm以上者用电焊,必要的地方也可采用法兰连接,单法兰应带凹凸口;弯头一律采用煨弯;阀门与管道丝扣连接不得使用白油麻丝,应采用纯纯甘油与黄粉调和的填料;支管与集管箱接时,支管应开弧形叉口与集管平接,以免造成配液不均匀。
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它的连接方式为:钢管与钢管采用焊接、钢管与铜管采用银焊、铜管与铜管采用银焊,且管壁内不宜镀锌,法兰处不得用天然橡胶,也不得涂矿物油,它的密封材料要选用耐腐蚀材料,
B.第二种方式:
1HP的水冷式冷水机可配单次注塑量为10 QZ的注塑机温度控制在5-10度.
注塑量1QZ=28.5g
以上公式为经念总结出来的结果.除运用以上公式外,业务员应考滤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冷水机.
C.冷水机和冷却水塔的匹配:
根据以往的实际经念1HP冷水机需求一台1.2冷吨的冷却水塔才能带走冷水机所产生的热量。
五.冰水机流量、压力
一般注塑成型模具冷却,冰水的压力选择0.1~0.2mpa,即可满足要求,而微电脑全功能冷水机能满足这个要求,当压力要求高于0.2mpa时,需另行规划,以利采用相应压力从水泵以满足系统供水之需要。
流量与管径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管径 3/8″ 1/2″ 3/4″ 1" 1\'/4″ 1\'/2″2″ 3″
流量 12 20 35 60 90 130 230 560
六.液压油和料筒喂料段的冷却
通常液压油和料筒喂料段采用冷却水塔的水来冷却,因为这不仅是的方法,单就生产成本着,也是极经济的,除非对其温度有特定要求,可用冰水对其进行冷却。
七.冰水管道的保温
冰水管道必须进行保温隔热,因为管道隔热不仅能阻止冷量的严重损失,而且也阻止了在管外壁上形成的结露水。例如:冰水温度10℃,环境温度为30℃,一根25米长,表面积为25m2的金属管道的热辐射可达750kcal/h,这差不多是3hp压缩机产生制冷量的10%,5hp压缩机产生制冷量的6%左右。
冷水机与模具的连接,通常采用增强胶管连接,因为这样的胶管其本身就有隔热的功能,但长度超过5m,也要考虑适度的保温隔热性。
附表:不同的模塑材料需要的注塑和模具温度和比容热。
材料注塑温度℃模具温度℃比容热Kcal/kg℃
聚乙烯 160~310 0~70 0.55
聚 185~250 0~60 0.35
尼龙NYLON 230~300 25~70 0.58
聚碳酸脂PC 280~320 70~130 0.03
聚PP 200~280 0~80 0.48
ABS 180~260 40~80 0.40
(作者: 来源:)